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8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矿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75-16-02)即《一比五万区调中填图方法研究》,自1986年立项以来,经过二年多的试点,已基本完成预期立项任务要求和目的。为在我省宣传和推广这一区调工作中的重大技术方法改革,现以该“项目办”起稿的汇报材料为基础,硌加增删转载如下。需要指出的是:该项目虽是一比五万区调填图方法研究,由于方法依据的理论反映和运用了当前岩浆岩(尤其是花岗岩,火山岩和沉积地层中最新的理论和成就;因此,对于各条战线的地质工作者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1989年6月19日—24日省地矿局在名山区调队举办了“组图”培训讲座。聘请全国第一份全省——“湖南省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研究报告”主编人——罗海晏高级工程师主讲“岩石地层单位的理论与实践”。讲座以1985年安徽巢湖会议以来全国“组图”进展现状为起点,重点介绍了湖南省进行全省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的经验与作法。这次讲座为我省即将开展的全省性和片区岩石地层单位清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理论和原则,对青藏高原主体范围内的前寒武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划分,建立了岩石组合特征的标志及其上、下序列关系,提出了划分、对比意见。最后讨论了本区元古宙重大地质事件和基底性质,得出了本区无古宙地层纵向四分、横向二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川西高原中生代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碰撞造山带模式分析,川西高原基本上属于中生代碰撞造山带。第三纪—至今的构造活动,尤以平移显著,主要受印度板块碰撞及陆内会聚影响所及。基于上述认识,对川西高原造山带提出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包括3个主要单元和11个次级单元。文中还提出该造山带碰撞前后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即早二叠世古特提斯洋扩张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陆缘山弧阶段、晚三叠世卡尼期岛弧阶段、诺利—瑞替期碰撞阶段及侏罗—白垩纪陆内会聚阶段。  相似文献   
5.
6.
“1∶5万区调中地质填图方法研究”是地矿部“七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该项目下设三个二级课题,即:花岗岩区1∶5万区调中单元一超单元填图方法研究;变质岩区1∶5万区调中构造—地层填图方法研究;沉积岩区1∶5万填图方法研究。三个子课题试点工作均将于今年结束,其中沉积岩区工作方法研究选择了安徽、陕西、贵州三省进行试点。现将贵州省“方法研究”评审会议主要成果和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质矿产部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990年科技合作会谈纪要第六项《四川省松潘-甘孜造山带变形及动力学研究》协议内容实施意见,我方曾两次接待过法方蒙彼利埃大学地质专家来川西考察。这次是根据协议对等条件,由中方(四川省地矿局和地科院地质所)共派出五人赴法回访,自1992年9月3日至10月18日共历时45天。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前寒武系基底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寒武系基底占有地壳自身演化90%的漫长历史,在人们研究地球的形成、地壳演化和生命起源;研究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等方面,涉及到广泛的基础学科领域,理所当然的受到人们的特殊重视。在国际地科联组织下,我国成立了“前寒武系构造样式及成矿作用”(IGCP-247项)后继项目中国组,笔者作为该组成员,曾于1986年对四川前寒武系基底研究现状进行过一次清理,本文即在此基础上撰写而成。作者既对四川省前寒武系基底研究的进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同认识和争论进行了述评,也提出了今后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