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煤中显微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归纳了大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以煤岩学、构造地质学研究为基础,依据煤中显微裂隙的形态,大小、排列组合等发育特征,将内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失水裂隙,缩聚裂隙、静压裂隙,将外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张性裂隙,压性裂隙,剪性裂隙,松弛裂隙,描述了各类隙的发育特征,探讨了裂隙的演化,识别和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裂隙成因类型的研究,有助于判断不同裂隙对煤储层渗透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气富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有关岩性油藏方面取得了很多勘探成果,通过对4个主力凹陷的岩性油气富集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形成岩性油气富集的3大主要因素是:(1)丰富的油源;(2)优质的砂岩体圈闭;(3)存在汇流通道。丰富的油源是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二连盆地发育的2套有效烃源岩层系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规模大,与储集砂体之间具多种接触关系。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具有圈闭规模大、发育有利的储集相类型和良好储集层的特点,这些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圈闭规模大表现为单一大规模砂岩体圈闭或多个小型圈闭叠合连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是有利的储集相类型,油气富集往往形成于良好的储集层中。此外,存在汇流通道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充足的油气通过指状砂体侧向汇流通道和断层垂向汇流通道运移,在优质的砂岩体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3.
门桂珍  郝琦  张秀仪 《地质论评》1983,29(2):149-158
一、引言我国现行的煤分类方案是1956年制订的,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一方面该方案在指导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发现该方案尚存许多缺陷,限于当时煤炭资源开发、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等的客观因素,使这一方案不论其基础性与广泛性来说,都不能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不能适应我国现在煤炭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同时,分类指标中的胶质  相似文献   
4.
该所于1981年10月引进日本电子公司JCXA—733电子探针仪(带计算机)现已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该仪器可以进行物质表面微区化学成分分析;能定点作定性分  相似文献   
5.
辽河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实测、裂缝统计、包裹体分析、裂缝分形等技术方法,研究了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茨榆坨潜山太古界4类变质岩中,黑云母二长片麻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裂缝最为发育;黑云母钾长片麻岩次之,裂缝较发育;蚀变煌斑岩、黑云母角闪变粒岩均为非储集岩。茨榆坨潜山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和微裂隙,太古界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部分张剪性裂缝形成时间不晚于古近纪晚期。潜山储层的裂缝以细、微缝最发育,其宽度和面孔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控制研究区太古界储层裂缝发育的因素有岩性、断层、深度、古风化作用、溶解作用、岩浆侵入、裂缝组合等。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新生界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阳坳陷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新生代断陷一坳陷盆地,不同区带上岩性油气藏的富集需要同时具备3个基本条件.1)丰富的油源是油气富集的物质条件,济阳坳陷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其层系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规模大,与储集砂体之间具有利接触关系.2)优质的砂岩体岩性圈闭是油气富集的聚集条件,应具有圈闭规模大、发育有利的储集相类型和良好储集层的特点.圈闭规模大表现为大规模砂岩体岩性圈闭或数量众多的小型岩性圈闭叠合连片,有利的储集相主要集中在少数3种类型即(扇)三角洲相、浊积扇相和河流相,其中各类储集相的扇中亚相最有利于油气聚集,良好的储集层表现为具有好的砂体类型,并与次生孔隙带形成匹配.3)汇流通道的存在是油气富集的输导条件,充足的油气通过断层汇流通道和孔隙(裂隙)汇流通道运移,在砂岩体圈闭聚集成藏并形成油气富集.因此,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表现出"主元富集"的特征,即上述的3个基本条件控制了油气在部分次级单元的少数区带发生富集.  相似文献   
7.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响,如:1)构造带类型的影响,2)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3)储集相类型的控制,4)烃源岩的控制以及5)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等。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大主控因素制约:1)油气运移通道因素,2)流体动力因素,3)储层临界物性因素,和4)砂体封闭因素。本文力图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规律来概括这一特征,以期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砂岩体形成和分布的多元控制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连盆地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构造带类型、同沉积断层、沉积体系域、坡折带类型和沉积相类型。不同构造带类型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同一构造带不同类型构造上发育的砂体类型也不同。陡坡带与缓坡带边界断层的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组合控制着物源注入方向。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分别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二连盆地不同类型的坡折带上发育不同沉积相类型和不同形态的砂体;不同类型沉积相对砂体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多元控砂”概念,并认为“多元控砂”可以概括二连盆地岩性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性圈闭的泥页岩盖层阻止油气突破的过程是一个阻力克服动力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过程也是一个力学平衡现象,动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浮力,阻力主要包括盖层地层压力、毛管压力。通过对单井古孔隙度及古埋深的恢复,可以对比成藏期目的层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定量研究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过程。应用该模型发现,白家海凸起彩43井侏罗系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在侏罗纪末期缺乏有效泥岩盖层,白垩纪末期三工河组中下部存在有效盖层,而西山窑组盖层的封闭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