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运用中子活化分析(INAA)和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方法,利用带能谱仪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SEM-EDX),结合MPV-Ⅲ显微镜光度计下观察的煤岩学特征,对贵州西部织金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30号煤层中伴生元素的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该煤层中有机质受硅质低温热液流体影响程度的不同,划分为4种热液有机质类型,分别为甲型、乙型、丙  相似文献   
2.
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的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的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的数量上,海岸线附近的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的旋回频率曲线中的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我们可以识别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本文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15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的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的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有机相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3个重要的有机相分类方案,并详细讨论了烃源岩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有机相是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烃源岩有机相主要受气候、陆源有机质产量、海相有机质产率,古氧化体制和海平面变化等多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产面变化对有机相有着最大复杂的影响,作为一种油气预测手段,层序地层学在有机相研究方面的应用将对油气田、煤田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