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带洋面上最小OLR轴与最大SST轴关系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尚城  郭炜 《海洋学报》1992,14(1):124-128
热带洋面上的SST(海表面温度)是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及气候异常的重要参数.众所周知的埃尔尼诺事件即是首先从南美海岸的SST异常增温发现的.自有卫星观测以来,OLR(射出长波辐射)亦已成为反映热带洋面上的大气凝结热源、降水量及对流活动等重要现象的参数,而得到了戛来越多的气象学家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1].事实上,在热带洋面上OLR所反映的云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海洋对大气的相互作用首先是通过SST的变化来影响大气的.海洋上的大气受热对流产生的云(反映为低OLR)反过来又会阻挡太阳辐射而影响SST.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南蛤拉河子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龄分析测试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Fe_2O_3、FeO、MgO、Al_2O_3、MnO、CaO、TiO_2含量逐渐减少,K_2O含量逐渐增加,且向富钾方向演化;Rb、U、Th、K等逐渐富集,Nb、Ti、P逐渐亏损;轻稀土和重稀土总量逐渐逐渐增加,Eu从无异常或弱的负异常到强烈负异常。早侏罗世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其与太平洋板框向欧亚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3.
结合苏浙沪高程控制网及上海水准控制网观测项目,论述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水准测量记簿软件的开发与功能模块介绍,并对其在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阶段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监督检查的内容进行了设计与分解,归纳了检查流程与方法,并就技术检验部分的检查依据及检验参数不完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案。可为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测绘质量监管及专业测绘质检机构技术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石家庄城市房地产基础控制网项目,论述基于Windows平台的导线测量记簿软件的开发与功能模块介绍,并对其在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6.
卫星云图在一次海雾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旭阳  郭炜峻 《广西气象》2005,26(A01):177-179,165
运用卫星云图资料可以对大雾,特别是海雾的生消动态实施宏观、动态和连续的监测,这是卫星遥感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也是其它常规监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2月19日发生在厦门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测绘工作者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础测绘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产品模式和生产流程也已基本固定,支撑和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基本需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公众对基础测绘都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传统基础测绘成果的提供形式、数据内容、产品模式以及更新方式都无法满足这些新需求。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五大业务体系顶层设  相似文献   
8.
借助Mapgis投影变换功能,在钻孔柱状图模板的基础上,生成相应的点、线文件,通过点文件的属性标注释,快速达到生成钻孔柱状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卫星云图资料可以对大雾,特别是海雾的生消动态实施宏观、动态和连续的监测,这是卫星遥感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也是其它常规监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2月19日发生在厦门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0.
90°支流入汇区域时均流速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同宦  郭炜  詹磊 《水科学进展》2009,20(4):485-489
通过多组次水槽试验,应用声速多普勒测速仪研究入汇角为90°时,不同汇流比水流条件下支流入汇区域及其附近的水面比降变化和时均流速分布特征。试验表明,入汇口上游的干支流水面坡降取决于干支流相互顶托影响,而入汇口处及其下游合流掺混区水面坡降随干流流量增大而增大,随汇流比增大而有所减小。不同位置垂线时均流速分布主要受主支汇流比和水流流态的双重影响,随着汇流比的增大,入汇口上游断面时均流速逐渐减小,而入汇口下游断面产生了明显的高、低流速带,形成回流分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