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新路火山岩盆地是浙江省重要的产铀基地。文章通过对该区热点作用的研究,解释了该区铀矿床(点)的形成机制,以期获得该区铀矿找矿的新突破。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区深部40 km处存在相对低速体的塑性体(地幔柱冠状体之上的幔枝构造),在其上部地层存在相对高速体的岩浆侵入体;中生代以来发育4次岩浆旋回;地层结构表现出下部为变质基底,中部为滑脱层,上部为上叠火山岩和白垩纪沉积盆地的三层式结构。热点作用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明显。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热液的温度为317~420℃,盐度w(NaCleq)为39.76%~49.68%,其成分为CO2及含碱、H2O、卤素、氮和一些金属元素,地幔流体特征明显,与铀矿伴生的微量元素及成矿同期的硫同位素也指示出成矿流体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出该区存在热点成矿作用,据此建立了该区的热点活动模式。文章认为,热点对该区铀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为:①当深部基性岩浆运移至上地壳时,使硅铝质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岩浆,喷出地表形成了新路火山岩,侵入时则形成次火山岩体和各类酸性侵入岩体,为成矿准备了有利的赋矿层位或有利围岩;②地幔柱上隆作用,形成或复活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完善或形成了成矿所需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③地幔柱上隆时,提供了成矿所需的大量热能,造成围岩蚀变,从而萃取了围岩中的部分铀源;④随着酸性岩浆的不断分异结晶,岩浆中有用组分浓度不断增高,提供了深部热液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
199地区是浙江省重要的富铀矿产地之一。本文在野外调研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铀成矿特征,分析了铀成矿条件,并提出了形成富铀矿的若干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3.
构造因素分析是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各古构造层中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褶皱测量统计,恢复了本区白垩纪以来的各期古构造应力场,发现各期古构造应力场的中间主应力轴均为近水平状态,其中建德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向,衢江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始新世–渐新世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EW向。指出本区球川–萧山断裂等NE向区域大断裂构造开启的期次,决定了成矿期次,开启的时间决定了铀矿形成的年龄,其开启时序明显受古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控制。建德期晚期,随着NW向挤压应力场转为应力松弛状态,区域大断裂处于开启状态,火山喷发期后的深部含矿流体沿区域大断裂向上运移,形成了本区早期铀成矿(125~115 Ma),衢江期NN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使本区区域大断裂再次开启,带来了深部成矿流体,形成了第二期铀成矿(90~70.2 Ma),两期铀成矿叠加最终形成了本区的铀矿化定位。  相似文献   
4.
瑞雷面波在探测驳岸基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明驳岸基础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驳岸基础与下部土层的波速差异,在驳岸上布置测线,可采用瑞雷面波探测驳岸基础深度。选用人工锤击震源、合适的偏移距及道间距,采集数据经过CCSWS系统的处理分析,得出地下波速剖面图,可确定驳岸基础的埋深。本文说明了瑞雷面波在探测驳岸基础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桥坞铀矿床深部流体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以及激光拉曼成分的对比研究,探明了大桥坞铀矿床成矿流体的基本性质(温度、盐度及成分),结合该矿床的构造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流体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主成矿期成矿温度为200-250℃,属于中温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为富含CO2、H2、CH4等气体组分的中高盐度流体,反映该矿床成矿过程以深部流体作用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来自地幔的流体。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铀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叙述了浙江省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总结并提出了火山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区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新路火山岩盆地产于不同围岩的铀矿床成因机制,查明构造地质背景与铀成矿的关系,以浙江衢州九华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为对象,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SHRIMP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花岗岩与火山岩可能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加权平均年龄为~134.9-~137.8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九华山花岗岩和火山岩均具有高铝(11.96%~14.59%),高全碱(7.35%~9.30%),Ga/Al×10 0002.6,Zr+Nb+Ce+Y350,FeO*/MgO10等特征,指示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而岩石尤其是SiO_2含量更高的岩石,表现出更强烈的Eu亏损,Ba、Ta、Nb、Ti负异常,Zr、P含量低等特征,指示岩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地结晶分异作用.同位素分析显示九华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具有εNd(t)值变化较大且部分为正(2.26~-6.16),相对年轻和分散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等,暗示岩浆源区可能发生了新老物质不同比例的混合.这表明本区花岗岩与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拉张背景下经历了壳幔组分混合和不同程度分离结晶作用的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综合工作区已知铀成矿年龄与成矿特征认为,早白垩世NW向拉张构造体制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为本区早期铀矿化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热源.从一个侧面证实本区主干铀矿床虽然含矿围岩具多样性,但从成因上来讲均为热液型铀矿床,均为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构造变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共轭剪节理的产状测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洲火山断陷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经历的四期构造应力:前晚侏罗世构造期、磨石山期、衢江期、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分别讨论了各个期次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后三个构造期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即磨石山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储矿空间,衢江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导矿空间,而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构造应力场对已形成矿体进行了破坏或改造。  相似文献   
9.
注浆法是基坑工程事故应急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注浆属于隐蔽工程,在对注浆后浆液的影响范围、固结程度的检测中目前的检测手段还十分有限。根据某基坑维护工程注浆效果的雷达检测工程实例来看,地质雷达探测法应该是比较快速的方法之一,而且也能达到一定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省衢州地区新路火山岩盆地西段宏观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观察,发现本区铀矿物种类主要为沥青铀矿和钛铀矿,且沥青铀矿形成时间较早,其成矿温度为140℃~180℃,晚期的钛铀矿以脉状穿插或包裹状的形式与沥青铀矿分布在一起,其成矿温度较高,为290℃~420℃,指示本区铀矿化具有中高温热流活动改造的特征,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中低温热液型铀矿床;同时本次研究在火山角砾中发现了火山喷发前就已形成的铀矿化,指示该区除了发育上述提到的火山喷发期后的两期铀矿化之外,还存在一期早于火山喷发的铀矿化,综合分析其最有可能就位的部位为火山岩盆地与基底的接触界面附近。即在本区铀矿找矿时,在勘探浅部两期火山喷发期后铀矿化的同时,还应关注深部早于火山喷发这一期铀矿化的调查。这些认识对深化本区铀矿床成因类型的认识和增强攻深找盲的信心均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