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正> 我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在20年代就已涉及(孙云铸,1923),周志毅、张进林(1978)认为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的界线应该划在上寒武统的Mictosaukia orientalis组合与下奥陶统的Onychopyge-Leiostegium组合之间;并且认为这条界线大致可与澳大利亚昆士兰上寒武统Payntonian顶部的Mictosaukia perplexa带与下奥陶统Datsonian底部Cordylodus proavus带之间的界线进行对比。周志毅、王志浩等(1984)根据三叶虫、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泾县北贡地区上寒武统顶部的唐村组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重新进行了划分,并将唐村组所产的三叶虫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组合带:Ⅰ.Hospes carinatus组合带;Ⅱ.Jingxiania组合带,Ⅲ.Mictosaukib-Wanwanaspis组合带。对该区晚寒武世进行了沉积相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四川峨眉山地区的寒武—奥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峨眉山地区的寒武、奥陶系是研究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重要地点之一。因而,这个地区的寒武、奥陶系早就引起了地质界的广泛注意。从1929年起,赵亚曾等就做过调查和研究。1965年,我们对川西峨眉山的寒武—奥陶系再次进行了观察,搜集了一些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