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整套重力计算程序包括了除“地改”以外的所有项目的计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先仅介绍了“测区参数初始化”及“基点网联测”(采用三程小循环方式)的计算方法。“测区参数初始化”功能可生成gdw.csh初始化文件(该套程序的各项功能都要读取该文件中的相关参量);“基点网联测”功能可计算基点网联测的各项精度,对联测进行平差,求出各分基点绝对重力值。  相似文献   
2.
CSAMT全区视电阻率电场正演迭代拟合近场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平电偶源激发的电磁场,提出了正演迭代拟合电场强度的CSAMT近场校正方法。实验应用表明,在远区该方法的结果等于卡尼亚电阻率,在近区和过渡区则明显改善了卡尼亚电阻率的非波区场畸变。使用该方法能扩大CSAMT的勘探深度,扩展应用领域,更形象地反映地下介质的垂向电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柴中断裂带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呈EW向展布,由于喜山期印度板块多期次向欧亚板块强烈俯冲,致使柴达木盆地处于挤压的区域构造背景中,通过古地理变迁、盆地叠合研究和盆地周缘的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大量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得知:柴中断裂可能与元古宙罗迪尼亚(Rodinia)古陆裂解同期生成,同属大别山—秦岭—昆仑山EW向巨型造山带的范畴。因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晋宁、加里东、海西和燕山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导致了该区晚期构造掩盖了早期构造特征,再加之极厚的第四系覆盖(1217 km)等因素,致使柴中断裂带具有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常被人们忽视。它的成因主要是与深部壳幔过程密切相关,区内双壳高导层与壳内高导层的分布界限,正和柴中断裂带走向(EW向)一致,这是有力的佐证。运用高频磁异常与膏盐层和基底断裂带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寻找深部气田。在柴中断裂带与盆地边界断裂的交汇处有望寻找陆相和海相油藏。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2007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开展了高精度重磁三维MT勘探,在钻井、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重磁、三维MT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油砂山~油南地区基底结构,并将"油南构造"重新解释为油泉子构造,油南北断坡和油南南断坡。  相似文献   
5.
在面波层析成像和传统面波勘探中,都假定地球或浅层探测对象是一个均匀分层的多层介质模型,而实际上,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广泛存在于从地球直到超声尺度的各种范围内.这里采用模式耦合的方法,研究了均匀半空间和二层介质中(也可以是多层的),三维非均匀体对Rayleigh面波的多次散射,计算了频率和时间域中的散射波场,并分析了散射波场的特点,为散射面波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倩  吴湘滨  杨牧  钱美平  刁谦  孟斐斯 《现代地质》2019,33(5):1025-1035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指示华南岩石圈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紫金山矿田内浸铜湖铜钼矿床发育的花岗斑岩开展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01.1±1.9)Ma,属早白垩世。浸铜湖花岗斑岩锆石Hf同位素εHf(t=101 Ma)为-6.1~0.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09~1.51 Ga,不支持其形成于华夏陆壳基底物质或壳源(变质)沉积岩的直接熔融。锆石Ce4+/Ce3+值指示岩浆氧逸度较低,表明其成因类似于华南分异的I型花岗岩,主要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华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受俯冲作用影响,发育大规模岩浆活动,其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