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几何时线光学理论研究了光学测雨实验系统中雨滴半径、下落位置对雨滴半径的测量值精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同一半径的雨滴,离接收器越近,接收器接收到的散射光越多,光闪烁信号峰值越小;不同半径的雨滴,产生的有效消光系数不同,导致雨滴半径测量误差较大,通过雨滴进行分类处理,该项误差减少到0.04mm以下。  相似文献   
2.
阎淑珍 《海洋科学》1982,6(4):50-50
黄海区太平洋鲱鱼(Clupea Pallasi Cuvec Val)在我国黄海北部有广阔的产卵埸,地方名称青鱼。本实验自1978至1981年。 本文实验材料,先后采自黄海北部,荣成沿岸海湾内;用人工授精方法,观察了发育与孵化,并做了各种实验。 鲱鱼为沉性卵,卵膜遇水或受精后,即产生粘性,粘着成块。为便于观察,在做人工授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在数字化制图过程中必须将要素的数据进行归类以便用不同的格式记录在空间数据文件和属性文件中,这就要求对数据进行有规律性和科学性的组织。在这里数据组织就是以研究记录地理信息特征的数据文件为对象,实现细化分类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数据分层以便逻辑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5.
初论地幔热柱与成矿——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成矿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作者通过对冀两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梓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中MoO3与WO3溶解度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临界地质流体以其独特的性质对金属成矿元素具有超强的萃取、层析和搬运能力,在热液矿床成矿机制研究中对揭示成矿物质的源、流和汇起着特殊和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分析纯H2MoO4在高温下脱水制备了MoO3(白色斜方晶系),在冷封式高压釜中实验测定了417℃超临界条件下,MoO3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7.3(29MPa)、14.2(45MPa)、21.6(55MPa)、27.7(78MPa)、32.5(100MPa)、和34.2(150MPa)mmol/l,热液中钼的存在形式为H2MoO4。依据前人的实验方案,补充测定了WO3在4.0%NaCl水溶液中于450%条件下的溶解度,其值分别为27.51(50MPa)和30.52(100MPa)mmol/l。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发现,MoO3、WO3的溶解度在临界区域内具有超临界现象,在超临界条件下其溶解度与石英的超临界溶解度行为基本相似,表现为溶解度随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这对揭示岩浆热液型和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2,27(5):509-519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以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增生楔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弧前增生楔流体的特点为:盐度低、氯化物含量异常低,并含有丰富的CO2和CH4。流体以扩散式或沿断层带渠道式活动;泥火山、张裂隙充填脉、碳酸盐壳、深海生物群是流体活动的直接体现;流体活动影响着增生楔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样式;增生楔中流体活动特征的研究对研究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实地测量数据为先验知识,利用AMTIS数据对顺义地区的一块小麦地进行了叶面积指数(LAI)反演实验研究,并用实地LAI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利用实测数据作为模型参数,以及对干湿土壤分类和匹配表的调整,使反演结果和反演速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