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6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宜昌松林坡灯影组顶部石灰岩中的小壳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0月,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和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专题队共赴峡东地区观察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时,于宜昌县石牌东南约2公里的松林坡(胡家沟)早寒武世早期“天柱山组”中,发现一新的化石层位,除含有一般常见的小壳动物化石外,尚有个体较大、保存良好的软体动物、软舌螺等动物化石.这批化石产于峡区原灯影组顶部的石灰岩层中,遭受的白云石化程度低.据苏联报道,在西伯利亚地台的部分剖面上,曾发现过大量的个体较大的腹足类化石.因而对探讨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某些有关的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产出层位及上、下地层层序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豫西早寒武世辛集组的一个双壳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所描述的双壳类卵形波杰特蛤(新种)Pojetaia ovata(sp.nov.)系采自河南方城杨楼辛集组上部灰岩之底部的碎屑灰岩层,位于Bergeroniellus层位之下。其时代应属早寒武世沧浪铺早期。可与澳大利亚南部产有Pojetaia runnegari Jell的地层相对比。本种是我国目前最低层位的双壳类。  相似文献   
3.
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纪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1月,峡东震旦系专题研究成果验收会议期间,一位代表在野外考察灯影组沿江剖面时,发现了一块可疑化石标本(化石产地位置见图1).经杨遵仪教授初步鉴定,确认是一种化石.1979年6月笔者重赴标本产地,在同一地点相同层位,又采获一块同类化石碎片.经鉴定命名为Charnia dengyingensis sp.nov.标本产于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灯影组石板滩段黑色薄层含有机质石灰岩中,化石在地层柱中的位置见图2.  相似文献   
4.
中国晚元古代古构造与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指晚元古代时限为距今1000-600百万年。中国晚元古代可分为两个阶段,自1000-800百万年一段暂不建纪,因为这一时期的地层在全国的对比还存在很多问题,生物面貌远不明确,所以我们仍称青白口群,不用青白口系。自800-600百万年这一段即现称震旦纪。根据地层沉积类型和分区,我们编制了三幅古构造古地理图(图1-3)。  相似文献   
5.
陈孟莪  陈忆元 《地质科学》1980,15(4):406-407
无论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粪化石在新生代沉积中均是常见的,其中椭圆形的粪球粒构成了碳酸盐沉积的重要组分。尹赞勋在更老的地层中曾记述过。  相似文献   
6.
峡东松林坡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忆元  张树森 《地质论评》1980,26(3):190-197
湖北宜昌松林坡的胡家沟位于石牌村南西260°方向,相距约三公里。1978年10月峡东震旦系专题队和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在峡东工作,张禄易同志首先在胡家沟灯影组顶部石灰岩中采集到了精美的大型软舌螺等化石(即下述剖面中第三层化石)。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首先该露点头的岩性为含碎屑的石灰岩,未见硅磷质条带;其次单板类、腹足类的化石数量多,保存良好,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