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近十年来,在许多矿床地质人员中,有一种将内生矿床区为两大类的明显倾向.这是由于实验岩石学最近的研究成果导致的,即火成岩由两种主要方式形成:a)由地球上地幔内的玄武岩熔融体形成;b)由地壳内再生成因的花岗岩熔融体形成.因此,从理论上推测应存在两类内生矿床.第一类包括这样的一些矿床,其组份(特别是金属组份)大多数来源于上地幔,也就是岩浆成因的.第二类矿床的组份都是硅铝层亮内或其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之口,连郊区十个县,总面积约六千一百多平方公里。除其西南的松江、青浦与金山等县有几个零星小丘外,其余全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第四系西南薄而东北厚,一般从100余米至300余米,个别地段厚达400米以上。本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从58年开始,当时为找石油与天然气,使用钻探与物探,从而首次获得少量覆盖层厚度、基岩性质与物探重磁异常等初步资料。以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尤其是通过许多磁异常验证,对境内的基岩地层、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与矿化现象等有了进一步认识。至71年通过全区1/2.5万航磁详测,发现异常141处,以后的找矿工作基本上是环绕验证这些异常进行的。72年6月在验证金山县某一航磁异常时,发现铜铁矿,突破区域见矿关。迄今全区已验证二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上海地区区域控矿条件(前震旦系金山群、区域深断裂及燕山晚期中酸性小侵入体)的基础上,以区内张堰铜银矿与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对比,显示两者在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和成因及其矿质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某些相似性。从而提出在区内金山群、深断裂和小侵入体“三位一体”地段寻找金矿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长江下游矽卡岩型矿床(广义)分布很广,也很丰富。解放以来积累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矿床是岩浆成因的气化-热液所造成的后生矿床。因此,该区一直是以侵入体、地质构造和围岩性质等作为找矿勘探的前提。但是最近周圣生同志却提出了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类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