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谈到深部找矿似乎使人感到渺茫;莫霍界面在地表以下几公里、几十公里,似乎与赋存在地表(或地下几百米)的矿产无关.研究地壳深部与地壳表层的矿产(尤其是那些大型、特大型的矿床、矿带)之间在成因和空间位置上的联系,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有价值的课题.在难得找到露头矿的今天,不得不另辟新途,利用深部研究成果去发现找矿线索.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国内外深部地球物理研究简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讨论的秦岭地区,其大致范围是:北纬32°~36°,东径104°~114°,即东起武山,西至许昌,北达襄汾,南到大巴山、武当山的广大地区,确切地说,称之为广大的秦岭地区为妥. 秦岭地区是我国金、钼等多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之一.本文从深部地球物理、深部地质的角度,讨论本区矿产的赋存特点及其预测问题.我们认为,矿床的赋存规律是无法用一个严格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的,但是借助于现代统计学,却可以从错综复杂的矿床分布中,揭示出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之一.许多地质工作者在这里进行过大量实践与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鉴于本区的工作程度较高,利用各种小比例尺的研究成果在矿带内预测远景区,已很难奏效.本文试图从深部地球物理、深部地质的角度,探讨该成矿带的特征及其沿东、西两侧的延伸,目的是通过剖析已知铁、铜矿产的展布规律与深部构造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一客观现象,进而揭示其内在联系,并预测其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