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2011—2021年我国西北5省的面板数据,采用SDM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探究了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乡融合水平提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经济增长在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中具有单重门槛效应,即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果相对减弱;产业结构、农业发展、受灾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也均对农业排放强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加强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性、制定针对性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西北地区农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协调好湟水流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湟水流域西宁段7县区2010—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Super-Undesirable SBM模型和扩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生态效率提升及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评价,并借助坐标分类法对路径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样本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提升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且呈现出“中心凸出、两边薄弱”的空间分布。(2)样本区内各县区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显著,且大部分处于过渡耦合阶段,弹性较弱。(3)产业结构升级固化是该区域耦合协调水平较低的主要制约;耦合路径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双低”类型区域,同时避免陷入“低水平协调”陷阱。最后从内部突破资源约束与外部实现制度均衡分配2个维度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湟水流域西宁段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