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作为错时相沉积之一的巨鲕灰岩在我国华南早三叠世地层中广泛出现,在寒武纪之后本已消失的这种沉积类型为什么会在早三叠世又重新出现?在四川江油渔洞子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灰岩的底部,产有一套巨鲕灰岩,通过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在巨鲕灰岩的鲕粒和围岩中充满丰富的疑似底栖蓝细菌、疑似颗粒状浮游蓝细菌及其他超微化石。根据这些疑似底栖蓝细菌的结构和构造特点,可以划分出下列几种类型:疑似蛛网状蓝细菌,疑似微球状蓝细菌,疑似网格状蓝细菌,疑似蠕虫状蓝细菌,疑似直管状蓝细菌,疑似链状蓝细菌,疑似花瓣状蓝细菌和Renalsis,疑似颗粒状浮游蓝细菌(主要有两种类型:简单的椭球粒和螺旋状球粒)。超微化石包括钙球和铃铛形超微化石。疑似底栖和浮游蓝细菌及其他超微生物的大量繁盛,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底栖动物大灭绝所产生的后果。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在微观世界和超微世界里重新认识巨鲕灰岩的成因,它是生物和沉积两种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对巨鲕灰岩的时代分布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重塑当时该地区的海洋古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由于在川西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的白云岩中一直没有找到可靠的生物化石,长期以来,白云岩就成为划分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标志。严格来说,这是一条岩石地层界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地层界线。在对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时,在二叠纪长兴组珊瑚层以上的灰质白云岩中发现了微生物岩层并在其中首次找到了牙形刺H.parvus和灾难种有孔虫化石,从而为我们精确划分川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生物地层及确定该地区白云岩与微生物岩的时代及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沉积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从晚二叠世长兴组顶部至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中下部的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