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1998年6月对广东省红海湾海水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调查,阐述了海水中溶解氧、盐度、pH值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及海水pH值随温度由北(除15 ̄17号站)向南(除6号站)增高而增高。同时证实了光合作用是导致溶解氧含量和pH值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与盐度呈密度的负相关,浮游植物总量随营养盐由北向南降低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海洋科学》1978,2(3):40-40
维生素是人类和动物营养上不可缺少的补助要素。它的存在,在生态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海水中,已经发现维生素B_1、维生素B_6和维生素B_(12)等。人们认为,海水中维生素主  相似文献   
4.
研究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是海洋化学上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锌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曾有过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系乐平统(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下部煤系不同煤组分中砷、硒的含量和演化及古环境意义,对近10年来采集于中国西南扬子地台的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主采煤层的原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砷、硒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中国华北地台一些煤矿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的原煤、镜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砷、硒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乐平统龙潭组煤的砷、硒含量变化较大,但总体高于华北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煤的砷、硒含量;西南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大多数的亮煤中砷、硒含量高于原煤全煤样(刻槽样)中的砷、硒含量,也远远高于同煤层煤矸石的含量,龙潭组部分亮煤的砷含量尤其高,为55~338 mg/kg,还发现砷含量为89 mg/kg的亮煤。但华北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的镜煤中的砷、硒含量与之相反,低于原煤全煤样的砷、硒含量,其中砷含量非常低,为063~129 mg/kg。说明西南地区上二叠统煤中的砷和硒与煤的有机质密切相关,可能主要来源于成煤古植物。在西南乐平世早、中期第Ⅰ幕陆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期间,陆生动物的食物--植物中有毒有害元素砷、硒含量明显增加,陆生环境或泥炭沼泽中可溶性砷、硒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住宅体系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山东安尔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该体系的自振特性、地震反应特征和破坏现象,特别对外墙板及内墙的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为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夏季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郑新江  李献洲 《高原气象》1997,16(3):274-281
使用GMS-5的6.7μm水汽图、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199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输送过程,总结出中、高层水汽输送的三种环流型特征(脊东型、脊西型和反相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降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据气象学界统计,在太平洋形成的“厄尔尼诺”可能成为本世纪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天气系统。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此词源自西班牙语,意谐“基督的孩子”)发生在1982~1983年,对全世界的牲口和谷场所造成的损失高达136亿美元。其形成过程为:一、贸易风通常把太平洋表面的温海水从南美洲海岸推向澳洲和菲律宾;二、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为此升高若干度,同时海面比东太平洋高出lm;三、赫姆堡尔茨(HUmb。ldt)海流使海面冷水上涌,替换了表面海水。在较冷海水里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及营养物质促使浮游生物生长快,由此使得鱼类繁殖加速;南…  相似文献   
9.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防雷设计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智能建筑物防雷综合设计要求,并讨论在智能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方面如何对弱电系统采取防止雷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使用区域(NIED MT)和全球(哈佛大学CMT)矩张量目录研究了琉球岛弧和冲绳海槽的应力场。使用NIED MT目录4年数据和哈佛大学CMT目录24年数据的联合数据集,发现沿琉球岛弧弧前分布的平行弧向的扩张应力区域,并观测到详细的冲绳海槽扩张应力场。除北东端外,该顺弧向扩张在整个琉球岛弧区域都可以观测到。该应力场通过火山链与冲绳海槽的弧后扩张应力场明显分开。由于它存在于正俯冲区域以及弱耦合俯冲区域中,倾斜俯冲的影响不足以解释平行弧向扩张的形成。因而,我们认为弧后张开过程应该在这个平行弧向的扩张中起了重要作用。沿冲绳海槽,在琉球岛弧东南部和中部观测到垂直岛弧方向的扩张应力场,而在冲绳海槽东北部,扩张轴的方向既与岛弧的法向斜交又与板块运动方向斜交。考虑了俯冲板块与弧前和弧后相互作用的二维力学模型是不充分的,因为整个琉球岛弧都观测到平行弧向扩张应力场,而且冲绳海槽东北部的扩张轴与海槽走向斜交。倾斜的弧后应力可能发源于弧后下部或者弧后大陆一侧。解释该现象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可能是冲绳海槽东北部的活动断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