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提要:寒武系地层在鄂西地区广泛分布,湖北省长阳县天柱山以黑色炭质页岩为主要特征的寒武系牛蹄塘组下部黑色页岩中保存有丰富的高肌虫(Sunella)、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Perspicaris)、宏体藻类、软舌螺类和可疑的海绵类((?)Sinospongia),同时,见有零星分布的黄铁矿。通过对生物化石古生态及保存情况的研究,认为鄂西长阳牛蹄塘组沉积早期宏体生物生活于海底表层贫氧、水体上层充氧、透光性较好的、较为平静的浅海环境,且海底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由于页(泥)岩沉积时具有较高水分,在快速沉积背景下将死亡生物躯体埋藏,伴随着沉积的不断进行,沉积水与外界水体交换量逐渐减少,加之生物腐烂产生的H2S气体,形成了沉积物内部的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最终形成黑色页(泥)岩。  相似文献   
2.
开阳磷矿洋水矿区是闻名全国的富磷矿产出基地,该区构造复杂,增加了磷矿的勘查的难度。发育的底板滑脱断层和顶板逆冲断层以及它们所围限的断夹块构成了该区典型的双重构造,构造分带特征明显,越靠近底板滑脱断层,褶皱作用和岩石变形越强烈。其中,底板滑脱断层为规模最大,为现今磷矿找矿的构造边界。  相似文献   
3.
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其中以黔中铝土矿最具代表,但该区因褶皱、断裂构造致使铝土矿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大面积隐伏。通过对麦西矿区大土向斜核部新发现的隐伏矿体地质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直接运用向斜构造找矿标志,在整个黔中铝土矿范围内探索或发现深部隐伏铝土矿可获重大突破,增加铝土矿资源量具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贵州开阳磷矿东翼矿区是新发现的特大型富磷矿床,洋水组是磷矿主要产出层位。以研究区磷矿石特征为出发点,划分矿石类型,结果显示:磷矿石类型以砂-砾屑磷块岩最为常见,叠层石磷块岩次之,其它类型较为少见。不同类型磷块岩对应不同特殊的沉积环境。总体上,研究区处于潮间带-潮下高能带区域,导致先沉积的泥晶磷块岩历经了多期次的沉积-破碎-波选-冲洗-再沉积作用,最终形成高品位磷块岩。  相似文献   
5.
生物的生产量以及被保存的沉积有机质是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条件。多细胞生物出现并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晚期的浅海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共存的多层次化和复杂化生态系统的建立,使陡山沱期成为扬子地区生命演化和发展重要时期。陡山沱期的黑色泥(页)岩在沉积时为富含水份的粥性沉积物,同时当时海洋中的氧化-还原界面较浅,生物遗体可迅速地被沉积物所覆盖而形成烃源岩。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是化学、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剧烈时期,也是扬子地区生命演化、有机质生产力发展和烃源岩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