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1.
韦耀健 《广东地质》2003,18(4):21-26
英德尖峰山黄铁矿普查区初步确定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黄铁矿床。矿床受地层、构造、岩相古地理环境等因素控制。根据矿区Ⅰ、Ⅱ、Ⅲ号矿体与地层、构造的相关关系预测:矿区Ⅱ号矿体规模最大,Ⅰ、Ⅲ号矿体规模偏小;矿区南部F1断层与下古生界地层、花岗岩体(或花岗闪长岩体)交汇处是寻找硫化物伴生金矿、石英脉型岩金矿的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2.
韦耀健 《矿产与地质》2004,18(3):264-268,293
研究陆丰官田、西山和毗邻矿段的含金黄铁矿—铁帽型金矿的成矿规律,以及铅锌矿化与含金黄铁矿化的分带现象。根据官田矿段铁帽型金矿的顶底板岩性与金矿化的相互关系,认为:成矿母岩包括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3))、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β5^3(1))及下件罗统金鸡群(J1j)。并探讨该矿床成因,认为燕山早期和晚期花岗岩岩浆活动促使了含金热液的形成,Ⅰ号、Ⅱ号断裂带是含金热液的聚集场所,后期在地下水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下,最后形成次生富集的铁帽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