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塔西南坳陷古新统蒸发岩沉积条件及成因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刘成林  焦鹏程  曹养同  韩二斌 《地质学报》2015,89(11):2028-2035
基于近期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资料整理,对塔西南地区古新统蒸发岩沉积特征、展布规律及成因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塔西南古新统吐依洛克组蒸发岩以石盐岩为主,为海退过程中的产物;阿尔塔什组蒸发岩以石膏岩或者硬石膏岩为主,为缓慢海侵的产物。吐依洛克组石盐岩沉积是海退背景下、多级盆地卤水回流的结果,其受控于同时期区域性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古新世早期,从卡拉库姆盆地向东至费尔干纳-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再到塔西南地区,在空间上表现为一个自西向东水体盐度逐渐升高的湖链系统。在塔西南与最西部特提斯海之间,以石膏相为主的预备盆地的出现,是导致塔西南地区吐依洛克组蒸发岩以石盐岩为主而显著缺乏石膏岩的主要原因。这种多级次级盆地中卤水的回流作用对盐类物质向后期分异具有积极意义,指示了塔西南古新统具有较好的成钾远景。  相似文献   
2.
塔西南坳陷古新世初期广泛发育厚层蒸发岩沉积。阿尔塔什组蒸发岩为断续海侵环境下的产物,依据海侵范围扩大时蒸发岩系地层中出现的多套泥岩、泥灰岩沉积为标志,选取了坳陷内8口钻孔剖面进行沉积韵律划分及沉积旋回的识别和对比,在古新世阿尔塔什组沉积期共识别出4期次级蒸发岩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基本呈现蒸发岩-泥灰岩的岩性变化,这种沉积韵律的交替转变可能与4次小规模的海侵-海退事件密切相关。钻孔剖面对比结果显出,次级沉积旋回在各钻孔中的发育情况有所不同:研究区西部钻孔多发育完整的4期沉积旋回,至Ks101井附近识别出3期,麦盖提斜坡只圈定出Ⅱ3、Ⅱ4期旋回,普遍缺失了前两期沉积旋回。在沉积旋回发育状况及厚度方面同样显示出东西向差异。研究表明,坳陷内蒸发岩沉积分布具有自西向东拓展的趋势,其沉积中心逐渐由西昆仑山前的Wx1、Wb1井一带迁移至坳陷东部麦盖提斜坡的Tc2井附近。前陆盆地基底形态和海侵-海退旋回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各钻孔位置及蒸发岩分布迁移特征,指出阿尔塔什期海侵过程具有阶段性,海域分布范围自西昆仑山前向东南逐渐扩展,最终遍及整个塔西南坳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