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韩庆森  彭松柏  焦淑娟 《地球科学》2020,45(6):1986-1998
首次报道了扬子克拉通黄陵穹隆北部崆岭杂岩古元古代水月寺混杂岩带中发现特征性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组合低温-高压(LT-HP)榴辉岩相变泥质岩,其变质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得到一条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型变质P-T轨迹,其峰期变质条件为571~576℃,19.2~21.8 kbar.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变泥质岩中碎屑锆石核部年龄集中于2.1~2.2 Ga,变质增生边年龄为1 991±20 Ma.Grt-Ky-Cld组合榴辉岩相变泥质岩原岩形成构造环境和变质峰期条件指示,其形成于较低地温梯度(dT/dP≈300℃/GPa)下的活动大陆边缘冷俯冲构造环境,进一步表明至少从古元古代开始具有“冷俯冲”构造特征的现代板块构造体制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2.
孔令耀  韩庆森  郭盼  邓新  李琳静  徐扬  万俊  陈超 《地质学报》2023,97(5):1463-1477
为探讨大别造山带早期结晶基底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特征,对大别造山带蕙兰山地区出露的黑云紫苏斜长片麻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显示其原岩应为石英闪长岩,成岩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2463±22 Ma),且经历了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锆石Ti地质温度计显示其变质温度为767~827℃(平均799℃),变质时间为2002±11 Ma(MSWD=0.46)。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SiO2含量为55.16%~57.10%,MgO为4.74%~5.89%,Mg#值为47.5~50.4,钙碱性系列,富Mg贫Si,稀土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特征((La/Yb)N=19.3~34.1),无明显Eu异常((Eu/Eu*)=0.9~1.2),且具较高的Sr、Ni、Cr含量,以及较低的YbN值及Y含量,与镁质闪长岩具相似特征;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显示具有较为均一...  相似文献   
3.
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广西运动)的性质是华南大地构造演化长期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桂东南岑溪大爽一带出露一套早古生代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火山岩系.玄武安山岩-安山岩SiO2含量为47.8%~58.8%,Al2O3含量为13.35%~14.25%,CaO含量为3.79%~5.61%,TiO2含量为0.46%~0.56%,而MgO(4.39%~9.96%)、Ni(141×10-6~210×10-6)和Cr(427×10-6~750×10-6)的含量明显偏高,属钙碱性到过渡系列的高镁-镁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δEu弱负异常(0.73~0.92),(La/Yb)N为3.4~7.9,(La/Sm)N为3.15~4.95.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Pb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具较低Ti/V(14.7~21.8),表现为高镁-镁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赞岐岩)的典型特征.镁质安山岩由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的成岩年龄为443±4 Ma,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上述研究表明,大爽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系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形成于洋壳俯冲岛弧弧前环境的高镁-镁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系,其发现为华南扬子与华夏之间存在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广西运动)的性质是华南大地构造演化长期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桂东南岑溪糯垌一带奥陶纪浅变质地层中出露一套变形变质基性岩系构造岩片,主要由变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墙以及少量块状辉长岩和辉石岩组成.变玄武岩、变辉绿岩的SiO2含量为49.20%~52.30%,MgO含量为6.78%~9.11%,Mg#为55~63,TiO2含量为1.02%~1.34%,属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基性岩.稀土元素配分平坦,轻稀土亏损,(La/Sm)N为0.72~1.05,(La/Yb)N为0.7~1.0,无明显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Pb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平坦-略亏损,Ti/V为21.30~25.12,Nb/Th为2.1~4.2,表现出俯冲带之上(SSZ)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变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成岩年龄为437±5 Ma,表明其形成于早志留世.综合研究表明,糯垌变基性岩系应属早古生代形成于俯冲之上(SSZ)弧前构造环境的肢解蛇绿岩残片,这一发现为华南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地块之间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和俯冲-增生碰撞造山提供了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5.
蒋幸福  彭松柏  韩庆森 《地球科学》2021,46(6):2117-2132
首次报道了扬子克拉通黄陵背斜南部由辉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和正长花岗岩脉组成的新元古代早期小型岩墙.辉绿岩脉和花岗闪长岩脉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856±6.4 Ma和860±6.0 Ma.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显示岩墙中辉绿岩具有高Pb含量,且Ba/Nb和La/Nb比值变化较大,而花岗闪长岩脉和正长花岗岩脉样品的Y和Nb含量较低,结合继承性锆石年龄分布特征,暗示岩墙形成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年轻岛弧地壳物质混染.黄陵南部~860 Ma小型岩墙的发现,表明扬子克拉通在早于该时期已进入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综合区域已有资料,认为扬子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的裂解在时空上均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扬子克拉通秭归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第四段黑色泥页岩中广泛发育具明显δ13C负异常的碳酸盐岩结核,其是否与古甲烷天然气水合物渗漏有关值得深入研究.对该碳酸盐岩结核开展的沉积结构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结核具典型韵律环带结构,普遍发育有亮晶球体结构、草莓状黄铁矿,以及与渗漏系统有关的凝块组构,δ13C具明显负异常(-5.65‰~-6.76‰),U、Mo元素强烈富集(UEF=8~26,MoEF=99~320),Y/Ho比值为31.05~37.31,稀土配分型式为平缓左倾,主微量元素K、Sc、V、Cr、Co、Ni、Rb、Sr、Ba、Th、U和Mo等总体显示为缺氧-硫化环境,与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和特征一致.碳酸盐岩结核环带SiO2、MgO、CaO、CO2等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呈阶段性连续增减变化,显示碳酸盐岩结核形成经历了初始形成、成岩-交代、成岩后改造3个连续演化阶段.据此,提出碳酸盐岩结核是新元古代末噶斯奇厄斯冰期(582~551 Ma)结束温度回暖,黑色泥页岩中低温封存固态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分解释放和成岩-交代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结核,也是古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地质记录和标志,这一新认识为华南扬子克拉通在震旦系和下古生界沉积盖层中寻找页岩气(甲烷天然气)储集层位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