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兴化湾围填海湿地景观生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选取景观特征指数,通过历史回顾和类比分析,从景观自然性和景观破碎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兴化湾围填海工程对湿地景观生态造成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历史上兴化湾围填海工程造成滩涂湿地景观萎缩、景观自然性急剧下降,斑块面积缩小、斑块隔离程度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兴化湾围填海规划的实施,将使得兴化湾湿地景观生态人工化与破碎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其最终后果将可能导致兴化湾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服务功能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国际上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近40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未来方向。结果表明,近40年间,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发文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尤其200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以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国家居多,其中美国占绝对领先地位。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等,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Restoration Ec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和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是该领域的主要发文期刊。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海洋生物种群恢复、滨海湿地修复与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等主题,其中关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拉开序幕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研究将驶入快车道,建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生态修复、区域性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海洋生态退化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马志远  谢维 《西北地质》2003,36(C00):237-241
煤矿露天开采剥离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长期露天堆放的环境中,经历了降雨、淋滤、风化和自燃作用,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本文选取抚顺煤田西舍场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实例,阐述了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以及煤矸石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途径、机理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4.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强烈的人为活动,滨海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丧失。滨海湿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退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也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退化诊断、修复目标、修复措施、修复监测、修复成效评估等几个关键问题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滨海湿地生态退化诊断主要采用参照系统对比法,即选取退化生态系统干扰前、邻近未受干扰或干扰小、或参考多方面资料而构造的假设生态系统等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生态修复最终目标不是简单地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能自我维持、自我调控或在较少人为辅助下能健康运行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修复途径包括自然恢复、人工促进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只有在自然恢复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才考虑采取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或生态重建;生态修复监测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监测覆盖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后全过程;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成效评估需同时考虑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服务。目前,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尚存在退化机制及恢复机理认识不足;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储备不足,关键技术不能满足需求;修复的区域空间尺度较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足,缺乏国家和区域生态修复规划;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后期管理、监测、成效评估不足。为此建议:①注重滨海湿地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强调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推动整体规划、区域统筹、系统修复;③加强典型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如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升技术,海草、盐沼植物等种苗人工繁殖和种植技术,珊瑚有性繁殖技术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技术等;④注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后期管理及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塔里木盆地典型露头剖面及钻揭地层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各区块志留系层序地层基准剖面.志留系可划分出SQ1-SQ5五个层序,不同地区因残留程度不同而层序划分有所差别.志留系层序边界除SB1全盆易于追踪外,其他均不易追踪.根据地震相响应特征,志留系各个层序内部进一步划分体系域均比较困难.SQ1、SQ3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型层...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通过分析我国海岛不同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南大洋是目前受人为活动干扰最少的区域,在平衡全球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各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对南大洋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为厘清全球范围内的南大洋生态环境研究现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统计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南大洋生态环境相关研究论文,共获得有效论文7 491篇。基于VOSviewer软件分析了1990—2020年间关于南大洋生态环境的论文发表数量、发表机构、发表期刊、核心作者及主要研究主题,结果表明:(1)南大洋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加,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及其2005年的正式生效是南大洋生态环境研究数量明显上升的时间节点;(2)美国是南大洋生态环境研究的领军国家,拥有3个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科研机构;英国和澳大利亚也是南大洋生态环境研究的主要国家,其科研机构发文数量排名靠前;中国的南大洋生态环境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追赶阶段,但与欧美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3)30年间南大洋生态环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浮游植物”“南极磷虾种群”“海洋生...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口鱼类多样性和营养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和11月对九龙江口进行了两个航次的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探讨了该河口鱼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两次拖网调查共鉴定鱼类35种,隶属于2纲12目22科。其中中上层鱼类3种,近底层鱼类7种,底层鱼类25种;暖水种22种,暖温种13种;河口性鱼类10种,海洋性鱼类25种;低级肉食性鱼类7种,中级肉食性鱼类28种。中华海鲇Arius sinensis、凤鲚Coilia mystus和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是5月的优势种,中华海鲇Arius sinensis、凤鲚Coilia mystus和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是11月的优势种。5月和11月鱼类重量密度分别是471.53kg.km 2和143.97kg.km 2,5月和11月尾数密度分别为40811ind.km 2和3804ind.km 2。九龙江口鱼类多样性指数为1.20,均匀度指数为0.39,丰富度指数为3.11,营养级指数为3.55。与1985年同期的调查资料相比,九龙江口鱼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均营养级明显降低。九龙江口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9.
南亚热带海岛周边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九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反映营养盐限制特征的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水富营养化水平;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富营养化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浮游植物生长普遍受磷含量的限制,其中紫泥岛、内伶仃岛、桂山岛、厦门岛和特呈岛海域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南澳岛和上川岛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而湄洲岛和涠洲岛则尚处于贫营养水平;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上升主要是由流域污染、城市污水和海水养殖污染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受精卵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8年8月的北部湾涠洲岛附近发生特大溢油事故为背景,研究涠洲岛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受精卵24 h孵化试验中,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受精卵孵化抑制的半效应浓度EC50(95%置信限)为2.02(1.25~3.25)mg/dm^3,且抑制效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原油水溶性成分对刚孵出的仔鱼具有明显的致畸或致死效应.仔鱼的48 h急性毒性试验中,仔鱼12、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限)分别为0.91(0.65~1.29)、0.16(0.06~0.50)、0.14(0.05~0.43)mg/dm^3.可见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受精卵孵化及刚孵出幼体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