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4.
5.
本主要讨论了大渤海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形势,引起土地质量下降的因素及基 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渤海区约30×10^4km^2范围内,土地质量下降主要与土地盐渍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土地盐渍经与海侵密切相关以及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对山西中条山、北京西山和安徽月山等地区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尽管后地台阶段活化的时代有所不同,但其地壳构造演化显然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均以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大规模剥离断层作用和横向构造置换的褶叠层发育开始,然后才转换为收缩体制下面理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伸层与收缩体制的多次交替,并伴随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岩浆热事件和叠加成矿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由深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由韧性变形环境到脆性变形环境的总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