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地震是人类的一大灾害,一次强烈地震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人们研究地震、预测预报地震和抗震防震,目的就是要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通过地震反映的现象,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蒙古的地震和地震区划基础》作为苏蒙地质科学联合考察队著作集的第41卷(俄文版)由苏联莫斯科的科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该书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物理和技术研究所的9位苏、蒙学者共同编著,大32开本,224页,有插图70幅,附图5幅,表19个。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批准的第一张地震区划图发表于1970年(比例尺为1∶3000000),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介质总的重力压缩的背景上可以划分出两组相遇方向的作用,它们是岩石的附加荷载(例如,依赖沉积层的堆积或者构造压应力的增长)的减荷,后者表现为压应力减小至零,甚至改变符号。在笔者1971年的文章中,研究了天然卸载的一些机制问题(由于正地形遭受的侵蚀切割,构造地块相对于周围地区上升运动的结果。构造压应力位减小时出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苏联地震预报方法的新进展,指出,苏联的研究表明,岩石的应力状态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各向异性相关,并已运用到地震预报中;地震波各向异性较高处,往往是深断裂的端点和交汇部位,也是应力容易集中点,如定期观测其变化,将有可能预报地震的迁移方向和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6.
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研究所于1989年出版了由谢尔曼和德聂伯罗夫斯基合著的《地壳应力场和研究应力场的地质构造方法》专著。本专著探讨了构造物理学上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即应用地质构造方法研究地壳的应力状态。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实际上是无限广阔的地区内地壳的应力状态。书中讨论了:应力的来源,区域应力状态的类型,按照这一准则进行区域划分的问题,以及与地球动力学机制有关的应力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地壳上部的应力特征 1958年,瑞典学者哈斯特首次报道了采用套心法在瑞典等地测量地壳应力的成功试验。随后,他在欧洲、非洲等地进行了测量,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哈斯特对各地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地壳中的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某些地区甚至大于垂直应力几倍到十几倍。这一结论与当时流行的传统观点恰恰相反。因此,学术界对这一发现产生了强烈反映。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杂志《自然》1977年第6期刊载的短讯报道:第25届国际地质会议于1976年8月16日至2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来自78个国家的24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广泛交流了情报制定了今后的国际间科研计划,选出了会议的领导机构,会上作了1200个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矿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苏联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地震研究证实,在深井和超深井中进行的地球物理测量对查明强震前兆、临震预报和长期预报都大有可为。在理论方面,在有套管与无套管的深井与越深井测井仪器和方法的研制方面,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地震预报中,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由于地壳上部松散层、大气层和工业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