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uvenile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either corn oil or 5 mg/kg benzo[a]pyrene (BaP) dissolved in corn oil and sampled I and 3 days after injection. After 1 day, no elevation of 7-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EROD) activity was observed, however bile metabolites (BaP-7,8 dihydrodiol representing 70% of the total metabolites) and a single hepatic DNA adduct spot (0.47 adducts/10(8) nucleotides) identified by 32P-postlabelling were formed. No BaP metabolites or DNA adducts were observed in either control or carrier control fish. Fish sampled after 3 days reported 5-fold higher (P < 0.05) levels of EROD activity, a shift in the bile metabolite profile towards BaP phenol formation (1OH and 30H BaP comprising up to 60% of total metabolites detected) and the formation of two adduct spots (0.86 and 0.71 adducts/10(8) nucleotid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BaP can be metabolised and form hydrophobic DNA adducts in turbot without EROD elevation. Following EROD elevation, a shift in the profile of both BaP metabolites and BaP metabolite-DNA interactions occurs indicative of other oxidativ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拉拉矿床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REE-P矿化,晚期为Cu-Mo-Au-Co-(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相似文献   
3.
4.
板块构造与地球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积自泛大陆解体以来保持不变;现代资料则与之相悖,显示地球从那时的表面积321×10^6km^2(半径约为现在的79%)膨胀到今天的大小。这种膨胀包括三种模型:(1)前联合古陆的大洋岩石圈全部消亡模型;(2)部分消亡模型;(3)“纯”膨胀模型,前联合古陆大洋岩石圈几乎没有俯冲,而是全部保存在现代洋盆中。模型(1)所需要的新增生洋壳的面积最多,模型(3)最少。模型(2)、  相似文献   
5.
对武定迤腊厂铜矿成矿期石英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马鞍形年龄谱,坪年龄为(784.25±0.95)Ma,等时线年龄为(783.93±8.59)Ma.地质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后期改造作用明显,并非同生沉积或成岩作用早期成矿,而与晋宁期Rodina大陆裂解有关.武定迤腊厂铜矿的形成可能是在Rodinia大陆裂解时,从深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改造成岩时期初始的矿化,形成矿床的叠加富集和最终定位,晋宁-澄江期是该矿床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6.
东川桃园式铜矿Ar-Ar同位素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东川桃园铜矿与铜矿共生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得到马鞍形年龄谱,其坪年龄为768.43Ma±0.58Ma,等时线年龄为770.00Ma±5.44Ma。该矿床后期改造作用明显,并非同生沉积或成岩作用早期成矿,而与晋宁期Rodina大陆裂解有关。东川铜矿的形成可能是在Rodinia大陆裂解时,从深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改造成岩时期初始的矿化,形成矿床的叠加富集和最终定位,因此,晋宁-澄江期是东川铜矿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7.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与矿区深部燕山晚期隐伏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矿区隐伏花岗岩侵入扰动了正常围岩的温度,从而造成矿区范围的温度场异常,导致流体活动及成矿元素迁移、沉淀、富集。因此,恢复都龙矿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后形成的温度场,可以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和绿泥石地温计2种手段进行温度场的恢复工作。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等温线围绕隐伏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其中第一期持续时间约10 Ma,影响范围达2.5 km;第二期持续时间约5 Ma,影响范围达1.5 km;第三期持续时间约50 ka,影响范围约500 m。都龙矿区的绿泥石为富铁种属的蠕绿泥石(铁绿泥石)、镁铁绿泥石和少量密绿泥石,形成温度在209~277℃,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绿泥石温度范围与模拟结果温度场范围一致。上述研究表明,在第二期岩体外围约600 m、第三期岩体外围约300 m空间范围内可能是成矿找矿的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8.
刘仕玉  刘玉平  叶霖  王大鹏 《岩石学报》2021,37(4):1196-1212
滇东南马关都龙是一个以锡锌为主,共-伴生铟、铜、铅、钨、铁、银等多种元素的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虽然前人从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不同角度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该矿床锡锌多金属矿化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关于该矿床是否存在热水沉积作用及其与锡锌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都龙矿区广泛存在的黄铁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矿相学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不同阶段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野外及显微鉴定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四种类型(期次)的黄铁矿,即:鲕状黄铁矿Py1;穿切或交代Py1的细脉状黄铁矿Py2;与闪锌矿等硫化物共生的自形黄铁矿Py3;包裹早期黄铁矿或闪锌矿等硫化物的他形黄铁矿Py4。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中富集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o、Ni、As、Ge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黄铁矿晶格中,而其余元素多以显微矿物包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上述四期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别,Py1相对富集Zn和As,而其余微量元素含量较低,Co与Ni含量较低,Co/Ni比值远低于1.00,其微量元素组成与典型沉积作用形成黄铁矿基本一致; Py2与Py1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其Co/Ni比值接近Py1变化范围; Py3和Py4除富集Zn、As外,Mn、Co、Ni、Cu、Sb、Pb、Bi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其Co/Ni比值相对较高,多大于1,与典型岩浆热液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相似,而与沉积型黄铁矿差异明显。结合各阶段黄铁矿产出地质特征,对比不同类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本研究认为:Py1鲕状黄铁矿为热水沉积作用形成; Py2为Py1变质改造形成的细脉状黄铁矿,其微量元素继承了Py1; Py3为岩浆热液活动形成的自形黄铁矿; Py4为岩浆热液活动晚期形成的他形黄铁矿,Ag和Bi组成作为区分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的化学指标的潜力。矿区早期沉积作用形成鲕状黄铁矿过程可能为后期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硫源及少量Zn等成矿物质,海西-印支期区域变质改造作用对矿区成矿作用影响不大,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才是矿区锡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地基底岩石所提供;成矿流体中的CO2具有两种来源,可能分别由蚀变海相碳酸盐岩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热解形成或者沉积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形成,成矿流体属SO4-Cl-Na-Ca型、大气降水演化而成的盆地热卤水;矿床中钴可能也源自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