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游泳行为的发育可以分为:(1)旋转式运动;(2)阶梯型运动;(3)间断式水平运动和滑翔;(4)巡游以及(5)疾游五种类型。前期仔鱼的摄食方式主要是伴有甩头动作的前冲摄食;后期仔鱼的摄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体弯成S形的“S攻击型”;另一种为不作摄食姿势的“咬食攻击型”。摄食方式随着发育水平和饵料种类的不同而异。文中对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护食行为、互食行为、猝死现象亦进行了描述。并对游泳、摄食以及各种行为的生态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俄国鱼类行为与感觉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大仁 《台湾海峡》1996,15(2):191-199
本文简述俄国鱼类行为及感觉系统研究的发展,概述了在洄游及基本行为类型研究结果,鱼在水流中行为,其水动力学特征及游泳速度、温度选择、与个体生理状态相关的鱼行为,以及鱼类行为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Dobson和TOMS资料分析北京和昆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约20年 Dobson和TOMS资料来分析北京(39.93°N,116.40°E)和昆明 (25.02°N,102.68°)两地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1979-2000年间北京大气臭氧长期变化趋势是-0.642 DU/年,而昆明在1980-2000年间的趋势是-0.009 DU/年;(2)北京和昆明两地大气臭氧都有很强的季节内变化(尤其冬季更强),与季节性变化强度相当;(3)在北京和昆明,由记录较短的大气臭氧资料分析得到的长期变化趋势,与较长记录得到的结果有显著差异;(4)在北京(中纬度)和昆明(低纬度)大气臭氧都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信号;(5)两个站点大气臭氧的年际变化主要由长期趋势项和准两年振荡信号组成;(6)Dobson仪测量得到的臭氧总量与TOMS资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4.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的物质输送和混合(STE)是控制自然和人为排放的化学痕量物质对大气成分影响的一个重要过程。STE可以影响温室气体在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中的垂直分布,进而影响气候。要预报全球气候变化就必须了解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动力、化学及辐射的耦合。从 STE研究的尺度问题,热带和中纬度地区STE研究以及我国STE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STE具有多种尺度和形式,热带外平流层由波强迫驱动的全球尺度环流,可以诊断长时间尺度的STE,它不能充分描述短时间尺度过程。热带外低平流层环流不能简单地描述为纬向平均,要正确描述痕量气体的分布必须包含纬向非对称的天气尺度过程。热带地区的滴漏管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 STE框架。目前对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顶折叠和切断低压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  相似文献   
5.
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研究的进展与回顾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遥感作为大气科学中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支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年轻学科.中国大气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也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实验研究,以及在气象、环境和国防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活跃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作者主要对中国科学界在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发展方面作简要回顾,并着重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大气遥感的基础与方法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以及对大气遥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大气遥感的简要发展过程、卫星气象的早期发展、卫星红外遥感的基  相似文献   
6.
一次暴雨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莲芬  陈大任  张代平 《气象》1997,23(2):25-28
通过对199御7月14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所获取的3824多普勒天气雷达平均径向风场资料的分析,发现边界层急流与较强的降水相伴。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位于同一观测站内的一部单发双收Ka波段双偏振雷达和一部双发双收X波段双偏振雷达高效结合观测的方法,并首次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应用在降雪过程的观测中,对2019年2月14日锋面气旋系统在北京地区降雪过程中雪带的形成、发展、消亡过程的宏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雪带的垂直结构符合以往对层状云垂直分层的物理认识,类似但不同于雨带由凝结增长层、丛集层、淞附层、融化层组成的四层结构,雪带只包含由上层“播种”至下层的冰晶形成的凝结增长层、丛集层和淞附层三层。由于各层水平风速不同,雪带的三层结构并非垂直排列。多个雪带不断生成发展维持降雪,直至冰晶凝结生长层变空,云从冰晶凝结生长层分裂为多层云后各自消散。证明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的必要性和高效性,丰富了对锋面气旋系统雪带的认识,补充了Ka波段和X波段雷达对降雪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8.
Wang  Yihan  Ma  Gang  Mei  Jiangzhou  Zou  Yuxiong  Zhang  Daren  Zhou  Wei  Cao  Xuexing 《Acta Geotechnica》2021,16(11):3617-3630
Acta Geotechnica - Grain morphology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granular materials. However, its influences on grain breakage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due to the...  相似文献   
9.
The feasibility of retrieving cloud bottom height (CBH) and cloud bottom temperature (CBT) by infraredradiometer has been studied by simulation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radiosounding data and field obser-v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retrieve CBH and CBT by radiometer observation in infrared band.In this paper we also demonstrate simply that through joint observations by a dual-wavelength (1.35 cm and8.5mm) microwave radiometer and by infrared radiometer (8.5—12.5μm),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total watervapor,liquid water content in clouds and CBH and CBT.  相似文献   
10.
Combined observations of solar spectral extinction and forward angular scattering are presented. The atmospheric columnar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in Beijing are retrieved from observed dat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