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艾比湖盐尘对周边地区土壤盐分及景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扩散和堆积进行观测和取样分析,鉴别出粉尘中可溶盐的化学成分、pH和盐尘堆积强度,分析研究了盐尘的形成、分布特征和灾害强度以及盐尘暴与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艾比湖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引起艾比湖水位、水域面积曾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并产生了盐尘暴的发生、湖泊和土壤盐度以及湖周景观的变化.根据艾比湖周边盐漠区盐尘的时空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危害强度分析,盐尘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土壤盐分及景观变化的影响强度范围和影响程度划分为3级区.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大的内陆国家,东部以阿尔泰山、天山与我国相隔,区内河流众多,是该国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地,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是中哈两国重要的跨境河流。通过对哈萨克斯坦东部不同区域河水和湖水的主要离子、氢、氧同位素分析,初步研究了该区域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表水循环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东部河水离子组成以HCO3-Ca为主,局部有HCO3-Na水型分布。湖水以SO4-Na为主,有少量HCO3-Ca和SO4-Ca型水。研究区内水体Ca2+、Na+、SO42-均表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特征。河水氢、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23.46‰~-71.22‰和-16.09‰~-10.21‰,湖水氢、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97.82‰~-9.20‰和-12.74‰~2.44‰。额尔齐斯河河水与周围补给水体的氢、氧同位素差异显著,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上游补给。河水和湖水氢、氧同位素关系式分别为δD=7.546×δ18O+3.507和δD=5.737×δ18O-24.14,且河水氢、氧同位素与经、纬度显著相关,反映了明显的内陆效应,而湖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则主要反映了水体的蒸发程度,水体氢、氧同位素变化敏感地示踪了该区域水体的来源与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水环境与水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取决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亚洲中部干旱区水资源有限,近年来河湖萎缩、生态环境系统退化,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内按照水资源需求程度划分的八大流域作为研究区,在进行各个流域水质及水资源现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径流占比、人为影响程度以及水资源需求程度等3项指标分别对八大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可变模糊优选模型评价哈萨克斯坦境内不同流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对八大流域进行轻微、中等和显著等3个影响程度的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锡尔河-咸海及伊希姆河流域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处于显著水平,而且前者流域水质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乌拉尔河-里海流域的地表径流占比最高,但该区域因大量油气资源开发对水资源需求量非常高,处于危险等级。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的用水需求处于临界程度,属于第三类(处于危重程度)。额尔齐斯河流域水储量最为丰富,但流域中游哈萨克斯坦境内矿产开发引起的水质污染严重。另外,近几十年来哈萨克斯坦地表径流变化分析表明,1965年以来年总径流量减少39.4 km3,其中跨境径流量减少23 km3,境内径流减少16.5 km3。近年虽然灌溉面积和工业活动减少,年均耗水量也有所减少,但是人口增长导致公共服务和生活等方面耗水量增加2.58 km3,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国利益和整个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共同商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30多年来柴窝堡湖演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柴窝堡地区多期陆地资源卫星、中巴资源卫星以及Modis遥感影像解译基础上,结合器测气象资料、地下水以及湖泊水深等数据,对柴窝堡湖面积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到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受流域降水增加影响,湖泊面积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展,面积最高达到约29.5 km2...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干涸湖底在强烈的风蚀作用下成为盐碱尘暴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研究干涸湖底不同景观类型的抗风蚀效应,选择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干涸湖底6种不同景观类型下的富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物样品的体积粒径分布数据,运用单重、多重分形理论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方法,重点探讨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粒径分布分维值的分异特征。结果显示:胡杨林带 (L1)、乔本结合带 (L2)、草本结合带 (L3)、芦苇荒漠带 (L4)、梭梭荒漠带 (L5)、无植被覆盖 (L6)6种景观类型0~30 cm和30~60 cm的富盐沉积物分维值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景观0~30 cm分维值介于1.94~2.40,30~60 cm分维值介于1.92~2.53,总体均处于低位水平。0~30 cm平均分维值依次为L5>L1>L6>L4>L2>L3,30~60 cm平均分维值为L5=L1>L4>L6>L2>L3。富盐沉积物粒径分布分维值与粒径小于73.63 μm的体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多重分形维数和CCA排序方法可以有效的揭示干涸湖底自然植被条件下不同深度富盐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均匀性特征。指出干涸湖底风蚀控制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根据湖区的富盐沉积物-植物特征,对富盐沉积物性状进行改良,提高原生物种幼苗存活率,通过生态修复防治盐尘暴。  相似文献   
6.
中亚干旱区咸海的湖面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百年来成海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湖泊面积波动幅度近6×10<'4>km<'2>,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近50年来,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造成的流域水资源匮乏,导致成海面积快速萎缩,引起一系列区域环境问题,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存.成海水位下降、面积萎缩主要引发了两个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1)绿洲的荒漠化.干涸的湖底直接成为荒地,形成新的沙源地;同时,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草地沙化,加之风力从干涸湖底及临近沙漠区带来的风沙覆盖,形成新的沙漠带.改变的下垫面,影响湖泊对气候的调节功能,造成流域人居环境的恶化.(2)湖滨湿地的消失及湖水的成化,使得湿地资源与渔业资源等周围居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消失,同时由于来自裸露湖底的污染尘暴影响,使得流域原有土地功能退化.另外,污染的空气与饮用水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Ma, L., Wu, J., Yu, H., Zeng, H. & Abuduwaili, J. 2011: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and the Little Ice Age from a sediment record of Lake Ebinur, northwest China. Boreas, Vol. 40, pp. 518–524. 10.1111/j.1502‐3885.2010.00200.x. ISSN 0300‐9483. Lake Ebinur,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is a closed‐basin, shallow lake that responds rapidly to changes in the ratio of precipitation to evaporation (P/E). A sediment record spanning the last 1500 years was obtained from the lake. We used δ18O and δ13C in bulk carbonate, and δ13C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lake sediments to inf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Ebinur region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and the Little Ice Age (LIA). Decreased δ18O values of carbonate largely reflect an enhanced P/E ratio within the basin and a higher lake level. Bulk carbonates with higher δ13C values are deposited during periods when lake‐water pH is high, while lower δ13C values reflect a lower pH in the water column. δ13C in organic matt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binur region experienced a dry MWP and a wet LIA, although the MWP and LIA were warm and cold periods, respectively, as expected. Furthermore, the MWP and LIA were hydrologically complex and cannot be characterized as uniformly wet or dry. Peak wet periods are recorded in the sediment core around AD 1000, 1400 and 1700, and a dry event also occurred in the period of temperature change within the LIA (cold to warm around AD 1500). A comparison of the Lake Ebinur data with proxy records for the strength of the Siberian High and climate proxy indicators suggests that precipitation in the Ebinur region was a consequence, in part, of an enhanced Siberian High during the LIA.  相似文献   
8.
艾比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及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土壤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总量及各形态含量,然后采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土壤背景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值, 8种重金属可以辨识为2个主成分,重金属Cd、Hg、Pb和Zn的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重金属As、Cr、Cu和Ni的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靠近荒漠、山地以及研究区边缘区域,重金属As、Cr和Ni均以残渣态为主,其他形态含量较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以Cb为最大,Pb和Hg次之。  相似文献   
9.
新疆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景观单元蒸发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尘暴是由干旱、半干旱区尾闾湖干涸湖底及其附近盐质荒漠风蚀所导致的一种灾害性极强的天气现象.盐尘主要来自风蚀过程中干涸湖底盐分的释放.由于干涸湖底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导致风蚀过程中盐分损失不同.为了解风蚀过程中不同景观单元下盐分分布与变化特征,选择艾比湖干涸湖底自然状态下典型的6种景观单元(胡杨林带(Landscape 1,简写为L1)、乔本结合带(L2)、草本结合带(L3)、芦苇荒漠带(L4)、梭梭荒漠带(L5)、无植被覆盖(L6)),于2011年6月初和10月初2次采集沉积物样品,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各个景观单元下盐分的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次采样不同景观单元0~30 cm和30~60 cm处阳离子Na+、K+、Mg2+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含量最高,而不同景观单元0~30 cm和30~60 cm处阴离子Cl-、SO42-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O32-、HCO3-含量甚微;2)干涸湖底沉积物的主要盐分类型是NaCl,其次是CaSO4,其它盐分含量较小,且不同景观单元相同深度沉积物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盐分离子组成还是含量,L5均最高,其次是L6,而L2均最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不同景观单元沉积物中的盐分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时间变化,景观单元L2、L3、L4、L5、L6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L1盐分含量减少;3)在小尺度范围内,局地气候条件相对均一,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及沉积物性质差别不大,不同景观类型是影响盐分表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艾比湖地区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发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口的大风流决定了该区风蚀作用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艾比湖的干枯变成了新松散物质来源,最终导致了该区沙尘一盐尘暴的加剧.从1950年以来,随着准噶尔西部山麓平原的开垦和河道三角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新疆第一大盐水湖--艾比湖水域面积也逐渐缩小,干涸湖底和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已成为中国西北方区域沙尘一盐尘暴主要来源地.研究该区风力运输机制和风蚀作用对盐尘释放、输送过程的影响,分析降尘物中盐分的化学成分、总量及沙尘摹的年内发生率和强度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干涸盐土湖底和盐漠沙丘的风蚀对盐尘的释放、输送过程起到积极地作用,它的形成与盐尘的扩散与沉降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离干涸湖底距离越远,沙尘暴的发生率、强度及降尘量也下降;降尘量为600 g·m-2·a-1(湖近)到70 g·m-2·a-1(离湖水面距离为100~200 km),其中盐分总量为14~27g·m-2·a-1;最大盐分含量可达为77 g·m-2·a-1.离湖越远,盐分的钙和硫酸盐成分越高,钠和氯化物成分越低.最后提出了对艾比湖湖区采取筑坝与隔离技术,分离出常年积水区和干涸湖底区,稳定艾比湖的水域面积,综合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的防治技术,种植梭梭、柽柳、胡杨等耐盐灌、乔木树种,治理干涸湖底盐土风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