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字化台网P波波形资料及台湾台网P波初动方向资料,研究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邻近地区(北纬21~26°,东经115~120°)ML≥58级共5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这次73级地震的矩张量解以双力偶成分为主,是断层面接近NW走向的正断层。断层面的走向与大震前地震的条带分布走向及余震分布显示的破裂图象较相象,震源机制的张应力轴接近水平,近NE走向;压应力轴几乎垂直,近NWW走向,似乎表明这次地震是受菲律海板块向欧亚板块北西向挤压的力源控制。从P轴接近竖直而T轴接近水平来看,发震断层为强烈拉张性正断层,可能还同时存在垂直向上的应力作用。其它4个强震的震源机制解与73级大震的差别较大。这些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复杂性,表明台湾海峡地震序列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Much of the nonlinearity and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flood process is because hydrologic data required for estimation are often tremendously difficult to obtain. This study employed a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BPN) as the main structure in flood forecasting to learn and to demonstrate the sophisticated nonlinear mapping relationship. However, a deterministic BPN model implies high uncertainty and poor consistency for verification work even when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is satisfactory for flood forecasting. Therefore, a novel procedure was propos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which integrates linear transfer function (LTF) and self‐organizing map (SOM) to efficiently determine the intervals of weights and biases of a flood forecasting neural network to avoid the above problems. A SOM network with classification ability was applied to the solutions and parameters of the BPN model in the learning stage, to classify the network parameter rules and to obtain the winning parameters. The outcomes from the previous stage were then used as the ranges of the parameters in the recall stage. Finally,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Wu‐Shi basi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al.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
介绍在网络环境下地震震相走时表系统编制的相关技术和流程,阐述该系统特点及使用方法.该震相走时系统在安徽省地震台站应用后,速报时间缩短,地震震相分析精度提高,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六安地区BBVS-60与KS-2000地震计系统记录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和正弦标定数据处理,尤其通过对仪器系统记录地震震相分析,比较两种类型宽频带地震计系统的性能差异,为台站地震记录震相分析与仪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利用安徽省地磁台站2007-2009年数字化观测资料,应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华东地区ML4.0以上地震进行对应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台站、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量与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为今后数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雷洁  王金荣  赵磊 《甘肃地质》2013,22(1):90-93
基于3S技术的数字填图RGMAP区域地质调查技术实现了区域填图中数据采集的全过程信息化,其中背景图层数据参数的正确调整是数字化区调项目野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根据笔者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中得切身体会,对背景图层参数不规范,比例尺不统一及路线或剖面导入后无法正常显示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网络环境下台站地震速报系统研制的相关技术和流程,阐述了速报系统功能模块的作用和C/S编程实现方法.该系统在安徽省地震台站投入使用以来,替代了台站过去的电话速报方式,为加强台站地震速报质量管理和工作责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杜芳娟  周越  庄淑蓉  叶仕安 《地理学报》2019,74(11):2243-2259
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地理学者所关注。通过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85年间西南地区研究的载文分析,可以管窥其研究脉络,并予未来研究以启示。结果表明:① 232篇论文囊括了地理研究的若干主题,但以地貌、气象气候、综合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发文量最大,而城市、民族、交通、健康则关注较少;② 研究经历了传统区域研究、任务带学科、承上启下和多元化发展4个阶段;③ 论文在数量和内容上的阶段性变化,既受国家时事格局影响,也受地理学科研究范式发展变化影响;④ 《地理学报》有关西南地区的载文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无论是在学术视野还是研究方法手段上,区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多研究都站在了学术研究前沿,代表了学界对西南地理的研究情况;⑤ 但西南地理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地理学报》载文量增长,外来研究机构占比很大,本土力量弱;相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也少而弱。可见,西南地理研究当从新区域地理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地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边界的接触与冲突和区际的联系与竞争,继续成就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举措。但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仍在发展探索阶段,并未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目前,山地城市建设未充分利用地表类型信息及评估标准较少结合地形因素。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和地形因素,建立山地海绵城市的生态评估指标。首先获取研究区域两时相地类信息;然后计算地类变化检测结果,并结合高程和坡度评估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最后经评估可知,在两时相间,绿地率增加了0.22%,不透水面率增加了0.46%,建设用地向中地势区间发展,同时获悉其余地类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绿地率增加,天然水体保护较好,透水面占比大于不透水面,生态建设与建设用地发展符合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震深度震相sPn波的一些特征和2008~2012年安徽数字测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对发生在安徽及邻区M≥3.0级的地震进行了sPn震相分析,并用sPn震相计算的震源深度与目前我国台网运用较多的单纯型法及国家权威测震机构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近震震相sPn-Pn波的方法测定该区域内的近震深度,有助于校正台网的定位精度,对地震的震源参数和破坏程度准确把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