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611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787篇
地质学   1112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0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4篇
  1947年   4篇
  1935年   3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5个新发现的X选BL Lac天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一批新的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1996年12月8日至17日,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和新从美国引进的OMR摄谱仪,对这批新候选体进行了光谱认证.经SUN工作站处理,又发现了5个新的X选BLLac天体.此外,还对去年作者在OMR引进之前发现的BLLac天体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去年发现的7个BLLac天体中,2322+343的CaIIH&K“Breakstrength”为26.9%,稍大于判据25%,因此,2322+343到底是BLLac天体还是射电星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测光及偏振观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The stratospheric worm pools, called the 4-day wave also, are mainly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polar regions of winter hemisphere.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eir occurrence, propagation speed and specific structur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lower frequency coherent heating resulting from the wave interaction in the breaking layers of the stratosphere. Although their vertical phase slope is negligibly small, the warm pools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barotropic anomaly.  相似文献   
3.
4.
氰化物吸收法介绍———黄金浸取生产中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J.Stevenson&M.Botzetc(UniFieldEnginering)1概论1.1氰化物回收技术氰化物吸收工艺是直接从金选矿厂尾矿中回收氰化物,并将回收的氰化物返回到淋浸系统以便再利...  相似文献   
5.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6.
7.
From elements formed in interstellar furnaces to humans peering back at the stars, the evolution of life has been a long, intricate and perhaps inevitable process. Life as we know it requires a planet orbiting a star at just the right distance so that water can exist in liquid form. It needs a rich supply of chemicals and energy sources. On Earth, the combination of chemistry and energy generated molecules that evolved ways of replicating themselves and of passing informati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Thus, the thread of life began. This chart traces the thread, maintained by DNA molecules for much of its history, as it weaves its way through the primitive oceans, gaining strength and diversity along the way. Organisms eventually moved onto the land, where advanced forms, including humans, ultimately arose. Finally, assisted by a technology of its own making, life has reached back out into space to understand its own origins, to expand into new realms, and to seek other living threads in the cosmos.  相似文献   
8.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包括蛇绿岩套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和非蛇绿岩套硅质岩两大类.本文重点分析日喀则地区彭错林、夏鲁以及泽当地区的罗布莎、江孜盆地宗卓组及四个剖面的硅质岩.其中,彭错林、夏鲁和罗布莎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江孜盆地宗卓组为非蛇绿岩套硅质岩.分析表明:(1)藏南地区硅质岩剖面地球化学特征鲜明,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特点;(2)与蛇绿岩共生的彭错林、夏鲁、罗布莎硅质岩普遍具有高Si、高Fe、低Al特征,大部分微量元素相对于克拉克值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低,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Ce异常明显或不明显,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硅质泥岩的∑REE要明显高于硅质岩;(3)非蛇绿岩套宗卓组硅质岩SiO2含量稍低,Al2O3、TiO2则相反.V、Th、Hf、Ta等不相容元素上亏损程度较小,部分样品含量可接近克拉克值.稀土总量相对较高,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上体现为弱Ce正异常,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平坦型曲线图;(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藏南地区硅质岩多数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属性,同时有正常陆源组分的加入.其中,夏鲁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较为典型,而宗卓组硅质岩则表现出受陆源物质加入的影响显著的地球化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地下水易污性编图及污染源分布图法进行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共设计了130监测孔,现有46个监测孔,另需要84个新的监测孔。按监测类型分为面源监测点22个,点源监测点87个,重点水源地与泉水监测点21个。按监测运行分长期监测点55个,流域普查监测点75个。普查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5年,长期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年。首期有针对性地在污染严重的柴窝堡新化厂排污区、乌鲁木齐河谷老排污区、米泉污灌区、米泉工业污染区、老龙河污染区取了25个污染水样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质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手段,利用欧洲方法编制的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易污性评价图显示,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总体易污性强,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结合泉域污染源调查结果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与水质监测网的现状,设计了51个监测点组成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其中地表水监测点6个,第四系孔隙水监测点8个,变质岩裂隙水监测点1个,泉水监测点4个,岩溶水水源地监测点6个,岩溶地下水监测点26个,并对其监测频率及监测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