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苏怀  史正涛  董铭  叶燎原  叶蕾 《地学前缘》2021,28(2):202-210
古堰塞湖溃决洪水事件的重建是当前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寻找足够的可参考的现代溃决洪水事件案例是顺利开展这项工作的基础。2018年11月13日发生在金沙江干流的白格堰塞湖超万年一遇的溃决洪水事件(学术界称之为“11·3”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事件)就是一个难得的样本。这次溃决事件发生在枯水期,洪峰完全由溃决洪水产生,没有叠加其他来源,对评估流域地貌和沉积体系对堰塞溃决事件的响应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溃决洪水事件受灾最为严重的奔子栏—石鼓段为研究区,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初步的水力学估算发现“11·3”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事件在奔子栏—石鼓段的地貌作用主要表现为洪水淹没区的岸坡塌岸和沉积物堆积,未发现明显的基岩侵蚀。沉积物主要由分选良好的具水平纹层的砂组成。受金沙江较低的河床比降影响,洪水产生的基底剪切应力较弱在27~142 N/m2,不能悬浮和搬运直径5 cm以上的砾石,也不能产生明显的磨蚀和冲(撞)击作用。在发生塌岸的部分段落,洪水沉积物中有砾石坠入,甚至会出现类似浊流沉积的层序。这些现象的发现对深入理解堰塞湖溃决洪水的复杂地貌过程和沉积特征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地震人员伤亡预评估的准确性,完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科学评估地震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以2014年鲁甸MS6.5地震滑坡人员死亡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一种基于公里网格单元的地震滑坡人员死亡率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F检验法对所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计算得到的F值无限接近于1,表明模型无限接近于完全模型,具有极好的数学统计意义。根据模型评估的死亡率反演得到鲁甸地震灾区滑坡致死人数为233人,比实际少17人,总精确度为93.20%,实际死亡人数与模型识别人数在空间上也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计算得到的地震滑坡人员死亡率是实际死亡人数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房屋震害等级的模糊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最近几次地震破坏中采用的震害指数评定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对震害等级评定作了较详细的定量分析,为震害等级的模糊评定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近55年中国大陆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向辽元  陈星 《气象》2006,32(6):44-47
以中国大陆1951—2003年160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重点对中国大陆地区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近55a来,中国大陆地区变冷区域显著缩小,变冷区域的变冷趋势明显减弱;东北、华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西北、中南区域年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同一区域气温发生突变时,冬季气温突变时间较春、夏、秋季节均偏早。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识别和有效减轻滑坡灾害风险,对滇西南南涧(约470 km2)和凤庆—昌宁(约2300 km2)两个研究区开展了基于GIS和专家知识的滑坡敏感性模糊逻辑评价研究。通过检查模型计算得到的历史滑坡点敏感性值与整个研究区域的滑坡敏感性平均值是否不同来评价本方法的性能,用Z值检查来测试差异的统计显著性。计算结果显示,南涧地区的Z值为4.1,相应的P值小于0.001,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坡敏感性值是该区域滑坡事件发生的良好指标;凤庆—昌宁地区的Z值为8.93,相应的P值小于0.001。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然断点法对滑坡敏感性值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将滑坡敏感性水平划分成5个等级:极低(0.0~0.001)、较低(0.001~0.051)、中等(0.051~0.394)、较高(0.394~0.557)和极高(0.557~1.0)。敏感性极低和较低的地区没有发现历史滑坡记录;敏感性极高地区的历史滑坡密度约是敏感性较高地区的4倍,约为敏感性中等地区的10倍。凤庆—昌宁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专家群中提取的滑坡敏感性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知识可以外延到滇西南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24日武定6.5地震,是近年来我国受灾较重、伤亡较大的一次地震。其中,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教学楼破坏尤为严重,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大众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课题组多次下灾区现场工作及对震害的分析研究后,针对几幢典型教学楼的震害分析其破坏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Tight heterogeneous glutenite reservoir is typically not easy to form complex hydraulic fracture (HF) due to its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poor matrix seepage capacity, and small limit discharge radius and undeveloped natural fracture system. To improve the HF complexity and the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SRV), a novel stimulation technology called CO2 miscible fracturing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its fracturing mechanism has been studied. The CO2 miscible fracturing modifies the in situ stress field by injecting low viscosity fluid to increase the HF complexity and SRV. Therefore,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a hydro-mechanical-damage model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ow viscosity fluid pre-injection on pore pressure, stress field, and fracturing effect in tight heterogeneous glutenite reservoi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 viscosity fluid 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pore pressure around the wellbore and reduce the effective stress of the glutenite. The FCI and SRV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injection amount of the low viscosity fluid. The HF complexity and SRV can be improved by pre-injecting low viscosity fluid to transform the in situ stress field. The fiel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a well of Shengli Oilfield showed that low-viscosity fluid pre-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width of the fractured zone, improve the SRV, and optimize the fracturing effect.

  相似文献   
8.
缪升  刘本玉 《地震研究》2000,23(1):63-66
针对云南省最近几次地震破坏中采用的震害指数评定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对震害等级评定作了较详细的定量分析,为震害等级的模糊评定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砌体建筑抗震设计及加固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燎原 《地震研究》1999,22(4):397-402
介绍了美国砌体建筑物地震评估及加固方面的新发展,以及美国新近推荐采用的基于使用功能的砌体抗震规范,并与中国目前采用多的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规范作比较,指出出砌体抗震设计及加固中,提高它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提高它的强度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云南省的澜沧—耿马等几次地震记录的分析,提出了适合云南实际的地震动反应谱特性Vmax/amax值的weibul模型,并求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于样本不足的给出了m,η的置信区间,可为我国、特别是云南省的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