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黄海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中国黄海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其中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以及定值分析方法,并对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给出了标准物质的定值数据。最后确定标准值45个,参考值8个,信息值11个,共计测定元素64个。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对比等距映射流形坐标和光谱特征的变化趋势来解释每一维流形坐标的光谱含义,目的在于从具有光谱解释的流形图中提取低维流形特征。通过设计两个实例来验证本文提出的低维流形特征提取方法。结果显示,Isomap低维流形图可用于提取目标地物的低维流形特征,同时也证明了等距映射流形坐标光谱解释的可行性。这对Isomap降维在高光谱影像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The research projec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wo polymetallic nodule (GSPN-2, GSPN-3) and two marine sediment (GSMS-2, GSMS-3) reference materials was completed in 1996.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and prepared to less than 74 μm fine powder. The homogeneity of the materials was tested by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 %) of measurements of selected elements in samples taken from thirty bottles selected at random were less than 0.5%. Thirty four laboratories worldwide participated in the collaborative analysis programme. The number of elements or constituents analysed was seventy nine for nodules and eighty one for sediments. Among those, sixty three elements were certified in each sample. The sum of major elements or components is 99.7% for GSPN-2, 99.5% for GSPN-3, 99.8% for GSMS-2 and 99.8% for GSMS-3.  相似文献   
6.
从影响元宝山露天矿地下水疏干的主要水文地质参数随机性特征分析入手,建立并求解了元宝山露天矿疏干工程优化设计的随机地下水管理模型,揭示了水文地质参数随机性对管理模型结果的影响,认为参数的随机性越大,管理结果越坏;置信水平越高,管理结果越坏,且渗透系数和边界条件对管理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高光谱遥感影像波段众多、相关性强,导致其实际分类应用计算量大且存在明显的"维数灾难"问题。本文提出加权概率原型分析方法来研究高光谱影像的波段选择问题。该方法考虑波段间的差异性,引入综合差异性度量指标来构造权重矩阵以改进传统原型分析模型;考虑稀疏系数的狄利克雷分布和高光谱成像过程的量子特性,引入贝叶斯框架理论来构建波段选择的优化模型。加权概率原型分析方法采用迭代优化的策略,利用交替方向乘积方法来依次求解两个凸优化子问题来得到局部最优的稀疏系数矩阵并实现波段子集的最优估计。基于两个公开的高光谱数据集,对比4种主流的波段选择方法(SpaBS、SNMF、ISSC、SSR)来验证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加权概率原型分析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高于其他4种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分类结果图。本文提出的加权概率原型分析模型能够选择合适的波段子集来满足高光谱影像的高精度分类需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Bedmap2数据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冰雷达数据,在中山站至Dome A断面的Gamburtsev山脉地区首次构建11.3 km×11.5 km南极局部冰盖三维模型。着重介绍三维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其中冰雷达数据采集首次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冰雷达系统。详细阐述了冰雷达数据的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常规图像修正技术以及冰下地形获取,得到冰下基岩埋深和冰盖内部等时层埋深,插值得到100 m分辨率的冰下基岩DEM(海拔1 729 m~2 718 m)和等时层DEM(海拔2 601 m~2 950 m),利用南极Bedmap2冰表面栅格影像得到100 m分辨率的冰盖表面DEM(海拔3 679 m~3 745 m)。结合冰盖内外部数据处理结果,构建包含冰盖表面、冰盖内部等时层和冰下基岩地形特征的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对冰盖内外部地形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阐述了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突水预测技术和水害治理技术;预测了防治水技术发展趋向,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害发生机理的理论与实验,预测技术的开发与仪器化,开发新仪器、设备、方法的推广应用、地下水流模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开展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质量评价对于指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大亚湾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利用生物指数AMBI和M-AMBI对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和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本研究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种,环节动物为优势类群,主要优势种为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细丝鳃虫(Cirratulus filiformis)和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与历史资料对比研究表明,近40年来,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含氮营养盐已经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底栖生境处于“未扰动”或“轻度扰动”状态,生态质量处于“好”或“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