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In the process of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the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hugely-thick conglomerate stratum (HTCS) directly affects the...  相似文献   
2.
The developed region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world. To optimiz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o select and determine scientifically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industries are the central themes to be solved for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ed region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basis for optimizing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selecting and determining the regional leading industri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eading industries and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area in the future ten or more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area,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locating superior developing axis to benefit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productive forces.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异系数、极化指数并结合ESDA技术方法,对2004—2014年广西区域经济极化的演变趋势进行研究。11年中,广西整体经济极化程度呈增长趋势,以低水平极化为主;增长重心由东北部向中部移动,南宁、北海和柳州形成经济极化"三角区",经济落后区域从东南部转移到西北部,整体呈现"西低—中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大多数县域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小,离所倡导的区域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4.
王新贤  高向东 《地理科学》2019,39(12):1866-1874
基于2000、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资料,对比分析省际、省内跨县流动人口的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及城镇化的差异。结果表明: 省际、省内跨县流动人口的集聚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省际流动人口表现为“聚中有散”,即集聚程度较高,分散化迹象趋于明显;省内跨县流动人口则表现为“散中有聚”,其较为分散地分布省会、地级市等大中城市,在向前1%城市集聚。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受政府和市场力量双重作用的影响,省际流动人口倾向于有更多就业机会、更高工资水平的省会级城市;省内跨县流动人口更看重就业机会,更偏向地级市,财政支出对其流入地选择影响更大。 省际、省内跨县流动人口对201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的贡献分别为4.24%,2.74%,前者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优化,后者则强化着中西部大中城市“一城独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通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县级行政单元穆斯林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穆斯林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片-点-区”的结构特征,即在穆斯林人口传统分布区形成高值片区,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辽河平原和东南沿海等区域形成零星分布的高值点区,在全国其他区域形成穆斯林人口密度低值区;(2)中国穆斯林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特征,在新疆、宁夏、青海东部、甘肃西南云贵两省交汇处及北京市等区域形成热点分布区;(3)穆斯林人口分布处于高度不均衡的状态,随着穆斯林人口向全国迁移扩散的发展,其不均衡程度趋于减弱;中国各大区之间的穆斯林人口偏移增长量经历了先增后减又迅速增长的过程,各地穆斯林人口表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4)穆斯林人口分布及演变受生育水平和人口迁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差异化的生育水平和人口迁移流动影响着穆斯林人口的空间再分布。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径信号的产生机理,在对GPS接收机中的码跟踪环多径信号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自适应滤波的来消除GPS多径效应的算法。自适应滤波的方法不需要估计模型的系统参数,而直接通过自适应滤波将多径信号滤除。在有噪声的情况下,自适应滤波的RLS算法是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最优估计,仿真的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快速的消除多径的影响,修正鉴相函数的过零点偏差,提高码跟踪环的跟踪精度。由于自适应滤波算法是递推算法,易于软、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7.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碳中和路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预测和分析不同情景下中国碳中和路径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合理推进,但当前研究仍缺少结合碳源—汇变化趋势的综合性分析与应用国际耦合模式情景的系统性分析。本文运用WITCH综合评估模型与IBIS植被动态模型模拟了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21世纪中国碳源—汇路径,对中国碳中和时间及路径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① 中国碳汇逐年值存在3~4 a的周期性波动。RCP6.0气候情景下中国碳汇总量均值稳定在约0.30 Gt C/a;RCP2.6气候情景下中国碳汇总量均值呈下降趋势,到2065—2100年下降至约0.18 Gt C/a。② 中国碳排放总量受到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与政策强度的共同影响,在中高强度减排政策下中国碳排放均在2025—2030年达峰后呈下降趋势,其中SSP1/SSP4—高强度碳减排政策情景下碳排放在2060年降至约0.30 Gt C/a并实现碳中和目标。③ 基于典型碳中和情景的路径研究,实现碳中和目标应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技术进步与应用,推进非电力能源向电力能源转变,推广生物质能源及CCS技术,并积极倡导电动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The developed region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world. To optimiz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o select and determine scientifically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industries are the central themes to be solved for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ed region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basis for optimizing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selecting and determining the regional leading industri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eading industries and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area in the future ten or more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area,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locating superior developing axis to benefit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productive forces.  相似文献   
9.
黄祖宏  王新贤  张玮 《地理科学》2021,41(6):1088-1095
通过夜光发展指数(NLDI)、文化多样性和城市位序规模法则3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估不同时期青藏高原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研究表明:① 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是人类发展水平整体上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区域内部人类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夜间灯光强度比较高,人口分布集中;② 青藏高原民族多样性较高区域主要沿着藏彝走廊和河西走廊延伸和扩展,多元文化交融地区的夜间灯光强度高,人类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③ 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分析由夜光强度构建的城市规模,最大城市规模太小仍然是青藏高原地区城镇体系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漆信贤  黄贤金  赖力 《地理科学》2018,38(4):522-530
构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数据库和Meta模型,分析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①研究方法、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植被类型、所处植被区域、受益人口数量及集聚程度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②有效性检验证明将基于Meta分析的价值转移运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上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③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最高,提供林果产品功能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