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in  Zipeng  Lai  Yuanming  Tian  Yan 《Natural Hazards》2021,109(1):567-592
Natural Hazards - The wind wave eros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soil bank slope retreat in plain irrigation reservoir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nk profile evolution and...  相似文献   
2.
根据宜昌站、汉口站和大通站的径流量数据,运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00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的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径流量变化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响应。结果表明:1900 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具有2~8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4~17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流域径流量与ENSO具有相同的2~8 a周期变化,在El Ni?o发生期,径流量较低,在La Ni?a发生期,径流量较高。14~17 a的周期变化与PDO相关,在暖位相期径流量偏少,在冷位相期径流量偏多。PDO影响着ENSO和径流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暖位相期,El Ni?o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在冷位相期,La Ni?a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因此,在分析和预测流域径流量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时要综合考虑ENSO和PDO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泛北极地区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主要属于低温限制型生态系统,因而泛北极地区植被对全球变暖敏感。要明确泛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响应过程和机理,就需要高精度的植被类型分类数据作为基础资料。但是,目前泛北极地区植被数据的结果还不完善。为更好地认识泛北极地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现状、发展历史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泛北极地区植被类型制图的数据来源、植被类型划分方法和植被类型制图研究方法。总体而言,泛北极地区的植被调查从20世纪20年代就陆续开展,目前部分区域尺度上的地表覆盖类型的结果,但具体的植被类型制图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难题。主要原因包括植被野外调查实测数据较少和分布不均、植被类型分类标准不一、苔原植被群落的异质性大、制图技术和分类算法优化困难等。因此,在下一步泛北极植被类型制图工作中,需要制定标准化分类策略,规范数据获取及数据库的整理工作,并发展新的制图方法,从而促进植被类型制图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1979年以来南黄海辐射沙洲潮滩脊线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可  李飞  高宁  张子鹏  温欣 《地理科学》2017,37(10):1593-1599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南黄海辐射沙洲1979年、1990年、2002年和2014年4个时期的潮滩脊线,并对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显示:①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可分为主线和支线2级,滩脊主线为条子泥-高泥-东沙潮滩脊线,支线为滩脊主线两侧分支;②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空间组合形态总体稳定,条子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呈东西向,东沙段滩脊主线总体呈南北向,高泥段滩脊主线连接条子泥和东沙;滩脊线演变呈显著空间分异,条子泥段滩脊主线南向迁移显著,东沙段和高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向东迁移,迁移距离条子泥段滩脊主线>高泥段、东沙段,条子泥段滩脊主线中部>两侧、东沙段滩脊主线北段>南段,条子泥滩脊支线形态和位置变化均较东沙滩脊支线显著。  相似文献   
5.
于子棚  刘海龙  林鹏飞 《大气科学》2017,41(5):1087-1100
海洋中的潮汐混合对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模拟的影响是海洋环流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IAP/LASG发展的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及与海冰耦合模式进行了有无潮汐混合方案的试验,重点探讨了潮汐混合对AMOC强度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入潮汐混合后模拟的AMOC强度极大值比对照试验增加约1倍,更接近RAPID(Rapid Climate Change Programme)观测。而且,潮汐混合试验中模拟的AMOC上层环流深度(3200 m)比对照试验加深1000 m左右,同样更接近RAPID观测。海洋底部的垂直混合增强,使海洋层结变得更加不稳定,加强了北大西洋高纬地区,特别是拉布拉多海等地区的深对流,这是AMOC加强的直接原因。同时,潮汐混合试验中上层海洋环流也加强,增加了中低纬副热带高盐海水向高纬输送,使表层增密,海洋层结更加不稳定,也可以进一步增强AMOC。  相似文献   
6.
准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气溶胶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中至关重要,仪器定标是目前AOD反演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Langley法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光度计定标方法,其对天气条件和大气洁净度要求苛刻,这在大气污染较重的地区难以实现,并可能导致AOD反演误差偏大。为了降低由不恰当的Langley定标所引起的AOD反演误差,本文提出一个利用辐射传输模式结合地面太阳直接辐射观测数据检验Langley定标结果合理性的方法,并利用西安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多滤波旋转遮光带辐射计(MFRSR)和直接辐射表(NIP)观测资料,探讨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Langley定标结果限定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有效降低由定标不确定性引起的AOD反演误差,有助于提高单站点AOD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Using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 data for the period 28 June to 12 July during 2001 to2013,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SC) associated with the mei-yu front was quantitatively diagnosed by numerically solving a primitive version of the Sawyer-Eliassen equ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direct SC exists near the mei-yu front zone during mid-summer and the synoptic-scale geostrophic deformat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SC structures. About94% of the sinking strength and 61% of the ascending strength in the SC are induced by the geostrophic deformations.Other terms, such as diabatic heating, ageostrophic dynamical forcing, and frictional forcing, mainly influence the fine flow pattern of the SC. The forced SC produces a frontogenesis area tilting to the north with altitude. Further diagnosis clarifies the positive feedback involving the geostrophic shear forcing and vorticity frontogenesis in the upper-level mei-yu front zone. Furthermore, statis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34 deep convection cases that occurred in the warm region of the meiyu front over the period 2004-2013 experienced high-level frontogenesis associated with along-jet cold advection. The cyclonic shear forcing "moved" the monsoon SC's subsidence branch to the warm side of the mei-yu front and caused the subsidence branch to extend downwards to the lower troposphere, conducive to the initiation of deep convection in the warm region of the mei-yu front.  相似文献   
8.
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袁子鹏  张立祥 《气象》2005,31(6):39-42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52年间在黄渤海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季节分布、强度、移向和移速、源地及变性等气候特征,揭示了此类气旋大部分强度较强并易发生陆上变性,变性后增强的气旋的雏持时间较长等事实,并发现了其变性的高频地区位于黄海北部至中朝边境。  相似文献   
9.
一次中纬度飑线的阵风锋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子鹏  王瀛  崔胜权  陈艳秋  黄阁 《气象》2011,37(7):814-820
2009年8月发生在辽宁省中部的一次飑线前部出现了两次特征不同的阵风锋发展过程,并伴随有灾害性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应用多普勒雷达数据、常规探空、地面加密观测及飞机观测(AMDAR)数据对飑线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场中强的风垂直切变促进飑线上对流单体发展并使飑线倾斜。西路冷空气进入飑线使对流加强,形成第一次阵风锋。而北路冷空气与飑线的暖心间温度梯度增大,造成地面风速增大是第二次阵风锋发展的直接诱因。最终飑线系统母体中的线状辐合带转移到第二次阵风锋上,该阵风锋形成新的飑线。  相似文献   
10.
李锋  万刚  蒋秉川  安籽鹏 《测绘学报》2018,47(8):1072-1079
制定科学、合理、完备的作战计划是赢得现代战争的关键,作战计划推演可辅助指挥员查找作战计划潜在的冲突与矛盾、优化作战方案。虚拟地理环境可为作战计划推演提供时空描述机制、环境分析模型和态势可视化环境。本文首先设计了面向作战计划推演的虚拟战场环境空间剖分与编码方法和战场环境时空数据组织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推演事件的作战计划表达方法,设计了基于推演事件的作战计划时空冲突检测和动态演播方法;最后在防空作战推演中进行了典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