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对取自台湾海峡棱鮻 (Lizacarinatus)消化道的弯睾软穴吸虫 (Hapal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毛蚴的体外发育进行观察.根据Yamaguti(1971)区分单孔科 (Haploporidae)和叉盘科 (Waretrematidae)的标准,同意李敏敏(1984)将其从单孔科移出并入叉盘科.在与叉盘科已知属比较后,我们发现该吸虫除睾丸形状外,其他主要特征与鲫吸虫属 (CarassotremaPark, 1938)的相似.因此,我们拟将其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并将该吸虫重新命名为弯睾鲫吸虫 [Caras s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comb. nov. ].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 7~24℃(均值为 15. 3℃)条件下,其虫卵从单个卵细胞到毛蚴孵出共需 12d.  相似文献   
2.
外栉绕宫吸虫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水舟  刘升发 《台湾海峡》2007,26(2):256-260
外栉绕宫吸虫在不同体长组的褐菖鲉肠道内的感染率变动范围在12.50%-31.25%之间;感染强度和种群平均密度呈现不规则的变动;在体长为80mm≤L〈140mm的宿主中,外栉绕宫吸虫种群的感染率是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不同月份中外栉绕宫吸虫在宿主肠道内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种群平均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吸虫种群在不同月份和不同体长组宿主中的分布类型属于聚集分布,而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