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南极冰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其低温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南极水样中分离出来的4种南极冰藻(2种硅藻和2种绿藻)在不同温度下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2种硅藻(H1和H2)通过增加胞内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来提高其低温适应性,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绿藻L1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但在低温条件下,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相应提高;绿藻L4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与2种硅藻相似,但2种绿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低温有利于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作为膜磷脂重要组成成分的C22:6脂肪酸在4种冰藻中均保持稳定,含量相对较高,这也是对南极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2种南极绿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对南极冰藻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总脂含量有一定的影响:(1)温度对Pymmixtomonas sp,总脂含量影响不大,一般为8.3%~8.9%,Chlorophyceae L-4在2℃时的总脂含量最高为10.33%;(2)光强显著地影响这2种绿藻脂肪在细胞内的积累。随着光强由限制生长的39 lx增加到3900 lx,2种绿藻的脂肪酸含量降低:(3)盐度的提高有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4)营养盐的限制也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在氮源缺乏条件下,Pyramidomonas sp,和Chlorophyceae L-4细胞内脂肪大量积累,含量分别是以NH4Cl为氮源的2.2和3.2倍。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同,其脂肪含量的改变反映了南极冰藻生长的改变。环境因子能够影响这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同样也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在适合南极冰藻生长的条件下,脂肪酸积累降低;反之,在南极冰藻生长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脂肪合成增加。这表明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因子同样影响到2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但组成和其生长不存在相关性。环境因子(温度、光强、盐度和营养盐)对2种绿藻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种绿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因此。这2种绿藻可望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提供藻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南极冰藻生化组成及其与低温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4种南极冰藻(2种单细胞绿藻——Pyramimonas sp.和绿藻L4,以及2种硅藻——硅藻Hl和H2)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含量和组成,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等的基本生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冰藻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常温藻,蛋白质含量以绿藻L4的含量最高,为45.18%;Pyramimonas sp.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7.70%。4种冰藻的脂肪含量均高于常温藻,为14.02%~l9.89%;总糖含量为4.7%~l6.3%,与常温藻含量接近。Mg的含量在冰藻和常温藻的无机元素中都为最高,为13600~l24000mg/kg,但4种冰藻的含量均低于2种常温藻;4种冰藻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常温藻,表明冰藻含有更高的有机成分。冰藻的氨基酸含量与常温藻的含量没有明显不同,但绿藻L4含有较高含量的羟脯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48%。4种冰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冰藻的基本生化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并且完全符合作为水产养殖饵料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采用的海带苗培育方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它将21~28℃的自然海水降温至6~8℃用于育苗。缺点是海水降温成本高、管理需要人工多。而本技术在育苗过程中的一定时期,将苗帘集中堆放,在流水黑暗条件下储存配子体14 d,储存期间无需人工管理。以此配子体储存技术,可以将海带育苗平均水温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5.
高海霞  侯旭光  祝茜 《海洋科学》2010,34(11):14-17
对引自新西兰的黑足鲍(Haliotis iris)的线粒体DNA 13个蛋白基因之一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和测序,并分析了524 bp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在37个野生个体的基因序列中检测到3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个单倍型,个体间序列差异很小。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249和0.000 79,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在以贻贝(Mytilus edulis)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黑足鲍处于相对适中的位置。本次研究以期为了解黑足鲍的遗传学背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鲍COⅠ基因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4种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对UV - B辐射增强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室人工模拟南极UV—B辐射环境,对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70μW/cm^2)后,4种南极冰藻的总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脯氨酸、羟脯氨酸等6种氨基酸增加,谷氨酸、缬氨酸等减少;总脂含量明显增加,绿藻增加30%以上,硅藻增加超过15%;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不饱和脂肪酸;Mg、Na和Al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而Fe、Ca、Zn、Mn等含量却明显增加。总体来说,4种南极冰藻的灰分含量显著下降,有机成分明显增加。表明了南极冰藻对UV—B增强的积极响应.能调整自身对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这为深入研究冰藻对南极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极微生物低温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极微生物 ,包括细菌、酵母及丝状真菌等 ,不但在南极的生态系统及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前景。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形成了一个干燥、酷寒、强辐射的自然环境 ,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必然具备了相应独特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 ,如嗜盐和耐盐、嗜冷和适冷等特性。南极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多侧重于生态和环境方面 ,即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仍是如此 ,但随着EASIZ(南极海冰区生态学研究)计划和CS EASIZ(南极海冰区近岸和陆架系统生态学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极水样中分离出来的 4种南极冰藻 (2种硅藻和 2种绿藻 )在不同温度下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发现 2种硅藻 (H1和 H2 )通过增加胞内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来提高其低温适应性 ,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发挥主要的作用 ;绿藻 L1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 ,但在低温条件下 ,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相应提高 ;绿藻 L4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与 2种硅藻相似 ,但 2种绿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 ,发挥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 ,低温有利于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作为膜磷脂重要组成成分的 C2 2∶ 6脂肪酸在 4种冰藻中均保持稳定 ,含量相对较高 ,这也是对南极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威海市区沿岸潮间带海藻季节变化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在威海市区沿岸潮间带连续四年的采集和观察,共采集到了80种海藻,包括绿藻门10属14种,红藻门29属44种,褐藻门17属22种,它们大多数是温带种类,少数是亚寒带和亚热带种类。本文还记录了这一区域各种定生海藻生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L 4细胞内保护酶系统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不同辐射强度下ChlorophyceaeL 4细胞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相应的保护酶系统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UV B辐射增强的初期(1~3d),ChlorophyceaeL 4中丙二醛含量的迅速提高,但随后很快降低,在低强度UV B(35μW·cm-2)辐照下保护酶活性能够恢复到基本水平。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ChlorophyceaeL 4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且在高强度(70μW·cm-2)的辐照下,酶活性更高。ChlorophyceaeL 4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略有升高或变化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保护酶系统在南极冰藻适应南极强辐射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