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的不间断供电系统,它具有交直流不间断切换,输出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及数据传输设备所需的各种电压要求,并能对备份蓄电池自动恒流、恒压转换充电及过放电保护,冗余量大、可靠性高。解决了无人值守遥测地震台的供电问题。对其它数字设备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针对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干扰源,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就计算机在无线通讯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各种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和方法,并对地震分析预报技术分析作了分析,提出应吸收和借鉴数据融合技术和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集成的地震分析预报数据融合系统,本文给出了在国家公用数据支持下的系统结构模型及其功能和技术支撑。认为宋的系统是地震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平庄盆地NNE、EW向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质资料,讨论了平庄盆地NNE-EW向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特征。其结论是:富水的是EW向张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的富水程度固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于现今地应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裂力学性质及其活动性,至关重要。掌握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特征。对于分析和寻找地下水资源,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区域地震短波通信网对电磁波在无线通信中的传播特性及频率选择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笔者将通信工作的实践经验升至理论的高度,研究探讨辽宁区域地震短波通信传播特性和频率选择办法,达到在短波数据通信中,选择最佳频率,增加沟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资料和永川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4月18日凌晨和19日凌晨沙坪坝区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地面热低压发展,高原多短波槽东移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急流在重庆上空的维持是强对流天气连续出现的重要原因;影响沙坪坝区的强对流天气出现在对流云团的合并阶段;18日凌晨的对流回波具有典型的冰雹特征,19日凌晨的强回波具有短时强降水回波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民 《海洋学研究》2008,26(4):96-96
浙江省海洋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海洋前沿科学论坛”于2008年12月12~14日在黄山市屯溪举行。浙江省海洋学会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张海生、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潘德炉院士和山东省、广东省海洋学会代表赵炳来分别致词;李家彪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赵丹涯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9.
对短波电台发射时干扰地震仪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干扰形式及干扰噪声进入地震仪的端口,用抗干扰三要素理论结合地震台、站实际条件,采用低通网络抑制干扰,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梁涛  蔡春霞  刘民  彭小雷 《地理研究》2007,26(4):782-789
基于ArcGIS 8.3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江西省萍乡市总体规划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该方法首先选择城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然后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GIS技术将单因子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后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而从空间上相对准确地表征了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适宜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