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6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度海冰预报年会于1991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海洋局、渤海石油公司、大港石油管理局、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0个单位的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陈克文处长主持;包澄澜副主任致开幕词,国家海洋局预报浮标处刘喜礼处长到会并讲了话。会议代表对1990年渤海冰情概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1991年度冰情趋势及预报进行了预测和会商。会议中间还就海冰预报研究成果开展了学术交流;并根据海冰工作者的愿望,为促进海冰预报、科研工作的发展,成立了以徐继祖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1994/1995年海冰预报会商及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99V1995年海冰预报会商会于1.994年10月19日在北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渤海石油公司,海军司令部气象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技术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及海...  相似文献   
3.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于2000年11月6~7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主持召开了2000年度海冰预测会商会。来自国家海洋局、海洋石油、海军等部门的领导、预报技术人员和科研、生产管理人员共3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对1999年度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进行了总结。实测资料表明,1999年2月~2000年3月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为常年,局部海区较常年偏重。与会专家对2000年12月~2001年3月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趋势进行了预测与会商。专家们认为今冬明春渤海北部冰情为常年略重,渤海南部及黄海北部冰情为常年略轻。同时…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使用的台风名称和等级标准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与国际规定的标准不相一致。现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气象局共同决定,我国从1989年1月1日起在广播电视、报刊资料、航海海运、气象海洋业务中使用国际规定的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国际标准与我国现行标准的主要差异是:国际规定的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我国统称为台风;国际规定的台风,我国称为强台风。 我国采用国标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后,将大大方便海上用户和国外用户,同时还有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高新技术项目《卫星遥感海冰监测技术研究》课题于2000年12月8日通过验收。在多源海冰遥感信息获取、复合分析研究、海冰数值模式与遥感资料结合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果,建立完善了实时接收NOAA/GMS微机接收处理及海冰参数分析、雷达卫星/SeaWiFs数据显示处理分析、海冰数值预报软件包及海冰数据与图像库。该课题是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刘建强研究员主持下完成的。卫星遥感海冰监测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刘纪元  相似文献   
6.
1990~1991年度海冰年会于1990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有24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从事海洋石油开发、海港生产建设与海上安全指挥、海冰监测、预报及海洋研究、海洋工程设计等部门的科技与管理人员。会上就下述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与研究: 一、对今冬明春渤海、黄海北部的冰情进行了会商,为海洋石油、海港与海上交通运输、渔业及海洋水产养殖等部门安排冬季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研究最近通过国家验收。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研究系根据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经过科技人员5年的共同努力,该项目设立的七个课题、39个专题均圆满完成规定的攻关任务,达到了原定计划目标。已提交科研论文和技术报告数百篇,出版了二本图集和一本专著;已有200余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  相似文献   
8.
9.
刘纪元 《海洋预报》2007,24(2):73-73
2007年3月28~29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2007年海洋灾害预测会商会。来自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交通运输、海洋石油生产、沿海防汛等部门的40多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对2006年海洋灾害情况进行了总结,2006年为我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死亡(含失踪)492人。其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