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小珠标准法统计研究了南海东北部海盆边缘RC26-16站孔的钙质超微化石含量和组分丰度的变化特点,结合再沉积化石含量变化、分异度和溶解指数以及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资料,确认新仙女木期发生于11.44~10.49ka,其结束时间的再沉积化石丰度具有高峰值后突然下降的特点;全新世中期升温期或大暖期的出现时间为7.80~5.25ka,具有化石丰度低而波动,分异度小,溶解指数高的特点;沉积速率由冰期向冰后期逐渐下降,就超微化石而论,其最高丰度值出现在沉积速率骤减处,而最低丰度值则可出现在沉积速率最大或最小期间。  相似文献   
2.
依据浮游有孔虫带的研究,南海北部浅海区LH-19-4-1井和南海北部陆坡区ODP1148站更新世的N22带,晚上新世的N21带和N20带,早上新世的N19—N18带,中新世的N17带至N4带,和晚渐新世的N3带(N3带=P22带)的地层相当,可以对比。如生物多样性在时间上的变化所示,南海北部浅海区,从晚渐新世的N3带末期至更新世N22带经历了五次降温事件(C1—C5)。C1,晚渐新世N3带末期(23.20~23.40Ma),可能相当于Mi-1事件;C2,早中新世早期N4带中晚期(22.50~21.80Ma),它与Mi-1a事件相当,C2降温事件在陆坡区也有反应;C3,早中新世晚期N7带早中期(17.15~17.10Ma),可能相当Mi-1b事件;C4,中中新世中期N10带晚期(14.65~14.60Ma),可能与Mi-3事件相当;C5发生于早更新世N22带早期。14.60Ma是C4事件结束的时限、是本区古环境长时间尺度变化的时限,也是南海盆地在新近纪期间的沉降速度由慢速转入快速的时限。它还可能是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中期开始由慢速隆升转入中速隆升变化的时限。本区从晚渐新世末期至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为中-外浅海环境,在此期间,共有五次生物生产力爆炸事件(BEE1—BEE5)。BEE1和BEE2发生在早中新世早期N4带,23.2~21.5Ma期间;BEE3发生在早上新世N18—N19交界处,4.80Ma;BEE4发生在晚上新世晚期N21带,3.10~1.80Ma期间;BEE5发生在早更新世初期,1.60Ma。爆炸事件期间的生物生产力高出非爆炸事件期间平均生产力5~11倍,为原生油气藏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给探寻原生油气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南海珠江口盆地LH-19-4-1井新近纪有孔虫生物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标准化石的末现面(LAD)被广泛用于全球性地层划分和对比,但是,只有像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撞击事件所引起的全球性生物集群绝灭(LAD)才具有全球等时间的性质。标准浮游有孔虫化石带的LAD,可能与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撞击事件所引起的LAD一样、具有全球等时面的性质,所以它可以用于全球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依据标准浮游有孔虫带的研究,南海珠江口盆地LH-19-1-1井的岩屑地层(430m-2 630m)一共识别出20个带(N_(22)-N_3)。更新世:N_(22)带(430m-620m);晚上新世:N_(21)-N_(20)带(620m-680m);早上新世:N_(19)-N_(18)带(680m-790m);晚中新世:N_(17)-N_(16)带(790m-1 139m);中中新世:N_(15)-N_8带(1 139m-1 898m);早中新世:N_7-N_4带(1 898m-2 588m);晚渐新世:N_3带(2 588m-2 630m)。它们可以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地层作准确的对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