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KL油田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构造,国内外学者在莱州湾凹陷地区已做了一些岩相古地理方面研究工作,但KL油田地区的混合沉积研究至今未涉及。由于KL油田地区钻遇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的井较少(迄今全地区钻遇沙三下亚段井9口),本文充分利用有限的钻井资料,结合岩心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单井沉积相解剖以及地震相分析,对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KL油田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混合沉积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KL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混积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而沙三下亚段发育三种不同的沉积环境:KL-1井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中部KL-4井区发育滨浅湖混积滩坝,东部KL-9井区在I油组处于潍北凸起物源供给区,发育了扇三角洲。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沉积物在碳酸盐岩台地上进行混合沉积,狭义上表现为混积岩,主要类型包括:泥质灰岩、含泥灰岩、灰质粉砂岩;广义上表现为混积层系,主要类型包括:含陆源碎屑一碳酸盐混积岩、含碳酸盐一陆源碎屑混积岩、碳酸质一陆源碎屑混积岩。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上河流相砂岩油田单砂体厚度薄,井间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上油气水间互,平面上连通性差等特点,渤海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发展完善了定量描述砂体展布的储层描述技术.该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海上探井井距大,井控程度低,取心资料较少等情况下的储层横向展布问题,并基于已钻井资料,总结出如何在探井之间寻找潜力砂体的经验.随着渤海越来越多的河流相油田投入开发,储层描述技术的可靠性也得到证实.大量实例证明,该技术是渤海油田新近系河流相砂岩储层预测与描述的有效技术手段,其思路和方法也可借鉴到类似地质背景下的河流相岩性油气藏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岩屑、壁心、薄片分析、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利用不同火山岩测井响应差异,建立了B油田火山岩岩性识别模板,指导单井火山岩定量识别,并揭示区域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根据区内火山岩发育类型、岩石组合类型和火山机构地震响应特征,明确该区发育6种火山岩相,包括火山通道相、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建立区域基性火山岩岩相模式,并明确该区发育以B1井区为代表的中心式和以B8井区为代表的裂隙—中心式2种喷发模式。上述模式的建立,指导了该区后续火山岩精细刻画和储层风险评价,为该区的储量评价和前期方案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砂砾岩体多位于陡坡带,具有纵向厚度大,粒径粗,泥岩不发育,岩相变化快,储层非均质强等特点。储层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在海上油田探井较少、各项资料缺少、可类比油田较少的情况下,更增加了精细研究该类储层的难度。以渤海CFD油田的岩心、壁心、薄片、粒度、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矿与测井结合的研究,提出一套岩性判别模式,从而精确识别出储层段岩性。通过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物性等微观特征描述,分析了沉积微相、岩性与物性的关系,指出本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是岩性,从而确定了井点的优势储层。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井震结合,提取地震属性,在相控模式的指导下,预测出平面储层分布。这种由点到面的研究思路,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合理编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地质基础。同时,为相似地质条件和资料基础的巨厚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渤海湾几个发现白云岩的油田为例,结合白云岩的几种主要成因理论,从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薄片鉴定、岩石成因方面对渤海湖相白云岩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白云岩分布受气候和古地貌控制。根据湖平面变化和古地貌,结合沉积环境、地震,利用层拉平技术探讨了白云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