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继军  杨大文  蔡治国  金勇 《水文》2008,28(1):32-37
长江三峡区间因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安全和运行调度的影响很大.本论文依据三峡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采用基于GIS的机理性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模拟三峡区间入库洪水,以尽量减少洪水预报中的不确定性.利用近期建成的78个自动雨量站网监测的小时降雨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入,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大多数洪水过程的模拟精度较好,但也有的模拟结果较差,其中降雨信息缺失是洪水预报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斜压诊断模式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σ坐标系下长江口斜压诊断模式三维流场数学模型,采用k-kl二方程紊流闭合模型求解垂向涡粘系数,计算域内恒定、非均匀盐度场反映了计算域密度斜压效应。验证结果表明,斜压诊断模式的模拟成果较切合实际。模型成功复演了长江口水域由往复流向旋转流过渡的流场特性;潮波从四条汊道传入后在分汊口附近相遇形成多个会潮点,其位置随着径流的大小、潮汐的强弱、汊道的形态等因素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西缘,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寒而漫长,夏热而短促,雨雪稀少,风大沙多,日照充足降水集中.这些特点,又因地势南高北低而独具特色. 贺兰山北稍的惠农,是降水量最少的地方,1974年,全年降水量仅为54.5mm;1958年9月19日至1959年4月22日,连续216天无降水.全区最多的年大风日数也出现在这个山嘴风口,1966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达107天.可想而知,年蒸发量的最大值也出现在这个温度并不算低的地方,1962年小型  相似文献   
4.
资源卫星(可见光)遥感数据获取任务调度优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雪仁  宫鹏  黄学智  金勇 《遥感学报》2007,11(1):109-114
从资源卫星(可见光)遥感数据获取任务调度的影响因子分析入手,在研究国外相关遥感任务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目标的卫星遥感任务调度算法规则,并依据该规则研究建立了算法实现流程,以解决用户需求和星地资源使用约束之间的冲突,从而有效地满足用户对遥感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象飘逸的柳絮, 缓缓地凭空怪扬;象漫游的云丝,悠悠地在碧空中飞翔。—冉冉升腾的探空气球啊, 浮沉在急流缓波之中, 巡游在浩瀚的苍穿之上。象扬蹄抖经的战马, 奔驰在远征道上;象衔枚赴敌的行军, 插向敌人的后方。—勇气十足的探空气球啊, 劲猛攀霄汉, 戎装裹风霜。晴翠欲滴的九  相似文献   
6.
以长沙市2002~2006年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采用年均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指数对长沙市2002~2006年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河县馆陶组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回灌热储层条件、动力场特征、水化学及库容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商河县地热回灌地质条件。结合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回灌工程技术条件,对商河县地热尾水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可逐步推行地热尾水回灌。  相似文献   
8.
以长沙市2002~2006年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采用年均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指数对长沙市2002~2006年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土地空间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化发展的日益城镇化已成为城市一区域发展的全球性主体趋势,世界级城市群已经形成,国内城镇群亦呈跨越式成长态势。城镇土地空间呈现快速扩张、郊区化发展趋势,城镇土地空间结构则呈现开敝式发展趋势。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的深刻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主体地位的日益突出及行政区划调整等是城镇土地空间形成的积极因素,规划引导是政府调控城镇土地空间形成的有力措施,体制和机制缺陷则造成城镇非理性化发展。为此,应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树立新的城镇发展观,建立城镇发展的政府引导和协调机制,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的原则编制城镇群规划,加强规划协调、加大创新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快速进展的相关土地制度,确保城镇化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调整用地结构保障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科学发展和城镇土地高效集约与可持续利用,对我国目前城镇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调整用地结构,确保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