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邱国锋  张正栋 《热带地理》2001,21(2):173-177,182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认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 现代生产 现代经营管理 现代科技 现代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水-能源-粮食”3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利用珞珈一号夜光数据修正生态阻力面,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并优化湾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9 626.1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对应位于江门市、惠州市中部和肇庆市;2)生态廊道共计38条,总长度为2 023.09 km,其中最短为11.76 km,最长为304.99 km,集中于植被覆盖较好的山地丘陵地区,中部无廊道分布;3)生态源地辐射区面积为28 929.5 km2,达到湾区总面积的51.88%,若要实现60%的覆盖率,则需要至少新增生态源地辐射面积4 524.856 km2;4)为了更好地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提出在惠州市北部和南部新增两处生态源地辐射区,并构建以“一带、一轴、四组团”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了广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后,根据系统的应用需求,确立了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功能结构,并重点研究了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元数据、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和决策支持模型与方法等关键技术,在广东海岸带复杂动态海量多源数据的获取、更新、管理、分析与决策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力求为广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详细分析设计和开发实践提供规范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珠江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正栋 《地理科学》2005,25(1):29-35
未来发展对珠江河口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此认识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河口区发展水平、可持续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状态变化的定量分析,得出:① 珠江河口区总体已进入经济资源驱动阶段;② 在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中,社会子系统滞后;③ 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区域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正栋 《中国沙漠》2000,20(4):434-437
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不合理将会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区域节水系统的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提出了构建区域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梅江中上游河段两个国家气象站和两个水文站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累积滤波器、Kendall的秩次相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河段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梅江中上游河段降水量、径流量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气温则表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两个水文站径流量的减少趋势和气温的增加趋势十分显著,均通过了置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2该河段气温、降水、径流序列周期变化不一,年均气温只有28a的主周期,年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依次为28a、12a、7a和4a,尖山站和水口站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很接近,尖山站依次为28a、20a、12a、8a和5a,水口站依次为29a、20a、12a、9a和5a;3另一方面,在河段气温上升、降水量几乎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水文站的径流量明显减少,这是人类活动所致还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粤东北丘陵山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栋 《热带地理》2004,24(4):356-360
通过对梅州市耕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该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影响耕地变化的13个社会经济因子分别归纳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农业产量变化3个方面.认为区域人口数量、农业生产总值及农业生产总量与研究区的耕地变化关系密切.针对耕地变化的不同驱动力提出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东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丰江是广东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事关香港等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供应。结合实地调查,以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为对象,将水资源管理、水权制度、补偿机制和生态经济等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新丰江水库面临着较大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经济发展限于水源保护而受到巨大制约,迫切需要启动生态补偿机制。针对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面临水资源需求缺乏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补偿方式单一、标准偏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优质水权市场,健全水源地监督管理机制和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GIS专业测量学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目前主要的几本测量学教材内容及特点,对新形势下GIS专业的测量学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编写新教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陈晓滢  张正栋 《地理教学》2021,(18):22-25,64
组织性概念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建立的概念,其目的是为教学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综合治理为例,结合组织性概念"感知与描述、多样性、变化、相互作用"的引申问题,构建以组织性概念为先导的教学思路,形成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新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区域特性,强化地理学习能力,发展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