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时光新  李金文 《地下水》1997,19(3):135-136,109
本文应用模糊决策法优选最佳水源地方案,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游泳衣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运动服装。出土的绘画资料表明,在公元407年左右,西西里岛的妇女已经穿一种两件套的游泳衣,其开放程度令人吃惊!但女式游泳衣的发展似乎并没有从这里发端。  相似文献   
3.
柴时光 《广东地质》2012,(1):222-225
旨在建立地下水资源调查地质专业领域数据库,以满足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需求为目标,重点考虑描述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地下水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地下水资源用户进行需求分析,通过分析建立数据库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完成对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为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信息化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平邑县山丘区果园干旱缺水的状况,因地制宜建设不同模式的微灌工程。阐述了各类微灌模式的适用条件,对微灌工程的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时光斌 《地理教学》2014,(23):45-46
要正确处理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果),关键有两点:一是高质量的导学案设计,二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吴承忠  邓辉  舒时光 《地理研究》2014,33(8):1579-1592
研究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可以反映出该地区300多年以来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历史地理学的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禁垦时期、限垦时期到放垦时期陕蒙交界区土地开垦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清代陕蒙交界地区“南田北草”格局的分界线存在一个由“二边”—“大边”—康熙线—乾隆线—光绪线逐步北移的过程,但仍是“相对稳定”、“相对清晰”的。清代陕蒙交界地区“南田北草”格局分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始终存在一个“理性垦殖”选择的过程,这是由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并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石柱子-东北沟铜(金、钼)矿床、矿化点,产于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中。对其大面积取样,并测试了247个石英热发光样品,发现其含矿石英热发光曲线主要为单峰型,温度一般为260℃±20℃之间的中温区。这两个特征可作为该地区成矿石英热发光的主要特征。另外还对东北沟铜(金、钼)矿床DZK5钻孔样品进行了连续测试,认为矿体深部仍有潜力,不至于马上尖灭。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相干光源叠加的原理,建立了太阳-激光双光源植被冠层方向反射模型。首先,分析了太阳光和激光的特点,指出了其协同应用对植被定量遥感探测的应用潜力;其次,利用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和辐射传输SAIL模型,进行了双光源情况下的模拟研究,发现在非相干叠加的情况下,当两种光源在不同角度入射时,会出现双热点的现象,并且其强度受到两种光源各自强度的影响。基于上述原理,分别针对两种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利用模拟“树木”进行了稀疏分布的几何光学模型研究,利用小麦进行了浓密分布条件下的辐射传输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了基本原理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合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双光源建模有利于定量遥感机理模型的求解,可以利用构造的“热点”信息进行植被结构参数提取,同时对于主被动遥感协同应用和激光的植被定量遥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40a来长江流域≥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光训  丁明军 《热带地理》2016,36(4):682-691
基于1970―2013 年长江流域131 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M-K 检验及滑动T 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区≥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突变时间较早的区域主要有嘉陵江流域,中游干流区,太湖流域和下游干流区(1997 年);而岷江、沱江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较晚(2001年);长江源头的金沙江流域最晚(2002 年)。2)在区域尺度上,1970 年以来,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初日分别以-1.25、-1.39、-0.8 d/10 a 提前,终日分别以1.52、1.43、1.47 d/10 a 推后,持续日数以2.97、2.92、4.62 d/10 a 幅度延长。积温总体上分别以113.5、88.8、77.3℃/10 a 增加。3)≥10℃积温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积温增加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汉中―奉节―五峰―吉首―武冈―道县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海高原的个别站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富含水的砂卵砾石地层钻进困难、效率低和容易坍孔的特点,提出以潜孔锤钻进为基础,二次套管风力扫孔后下入注浆管进行注浆的施工工艺。探索了该地层浅孔条件下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成孔和注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