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1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从浙江沿海地区赤潮多发区分离获得一株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细菌DH-e,研究该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和对东海原甲藻的生理功能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其溶藻作用方式为间接溶藻,溶藻效应呈现出作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浓度0.5%~2.0%,时间为32 h时,溶藻率均达80%以上,具有短期高效的溶藻效应;溶藻活性物质分子量小于2 k Da,具有耐低高温、强酸碱的特性;代谢产物对叶绿素a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分解,并改变胞内总糖含量,影响生理代谢活性;SEM与AO/EB双染检测发现溶藻活性物质能够破坏藻细胞膜完整性,显著改变藻细胞内部结构,造成内容物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2.
朱炎坤 《气象》1987,13(4):48-48
调节好水杯水位,是确保百叶箱通风干湿表测湿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地面观测规范规定“水杯高度一般调至使水面略高于湿球球部底端,以保持湿球纱布充分湿润”及“调节次数和时间随地区、季节,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但实施中,灵活性大,不易掌握。因此观测员只好摸索着干,操作难度较大。在湿度多变的日子里,它的水位不是偏高,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