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工绘制构造发育史图是一项繁杂、费时的工作,本文以利用Commit绘图系统与数字化桌在ComMandⅢ计算机上实现编绘东海局部构造发育史为基础,讨论了该图的内容、工作流程和效益,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高分辨地层学的分析原理和工作方法。在滇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该区两口钻井的自然伽玛侧井曲线进行了微层序的分析与划分,并得到比较满意的划结果。证实此种方法在划分微层序上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法东  李培廉 《地质科学》1998,33(2):214-221
东海陆架盆地是建立西太平洋新生代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利用微体古生物带化石资料,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相对精度较高的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古生态分析、成因相及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反射地震剖面的海岸上超分析,辅以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研究,首次编制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曲线。自第三纪以来,能识别的长周期二级旋回海平面变化4次,短周期三级旋回变化26次,相对海平面变化幅度在0-150m.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即海侵作用速度大于海退作用速度。与Haq曲线对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6.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评估深水井位工程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因地质灾害而发生的石油钻井事故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深水钻井大约30%的花费用于解决安全事故,其中大部分用于因地质灾害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在钻探之前通过对设计井位进行井场及钻井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找出潜在的危害钻井安全的地质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采用以油气勘探为目的的三维地震数据,经二维高分辨率处理,对尼日尔三角洲井场区及钻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因素包括海底滑坡、浅部断层、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浅层高压水流、古河谷、泥穿刺与泥火山、异常高压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地震数据经二维高分辨率处理,可得到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可以满足深水井位对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南黄海的白垩系——一个值得重视的找油领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黄海位于我国鲁苏两省之东,南至长江口和济州岛一线,北以胶东半岛的成山头至朝鲜的白翎岛连线与北黄海分野,东濒朝鲜半岛,面积30.2万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来以普查石油为主要目标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中外地质学家业已证实南黄海盆地的新生界沉积巨厚,构造圈闭发育,具良好的含油气远景.随着二轮石油普查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南黄海找油的一个新领域——中生界,尤其是白垩系沉积.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