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12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资源学虽然也研究增殖对资源数量变动的影响,但重点是在捕捞对资源数量变动的影响方面。然而增殖和捕捞是使资源得以保持稳定的两个方面。随着渔具渔网的改进和捕捞技术的提高,捕捞强度不断增大,一些海区的资源明显下降,有的甚至趋于枯竭。因而,增殖对资源数量变动的影响也就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关于单细胞藻增殖计算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单细胞藻的培养,我国学者曾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均很少涉及计算问题。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单位成功地进行了单细胞藻的半封闭式培养。这种培养方式藻类生长快、密度高,且不易被污染,适于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有的资料虽然对半连续培养的收获量进行了计算,但对此尚需要做进一步探讨。远藤和雄氏曾计  相似文献   
3.
据记载,日本在大政年间(1818—1929年)就开始在北海道放流鲍鱼。但是,科学地搞清放流效果则是在1935年以后,那时是放流成贝和天然苗种。人工苗种的生产和放流是从1965年前后开始的。到1985年,一处设施已经可以生产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稚贝。在全国37处县级规模的栽培渔业中心中,有31处培育鲍鱼苗种,如果包括市和渔协的设施,1981年大致生产稚贝1930万个,其中约1120万个用于放流。据悉,放流贝在渔获物中所占比例已达30%以上(井上等1985)。现根据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养殖渔业生态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庆彪 《海洋科学》1994,18(5):15-17
随着养殖渔业的发展,一些生态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例如,70年代日本养殖扇贝大量死亡[3];80年代末,日本海面养鱼渔场老化,赤潮频繁发生,缺氧水团不断扩大,鱼类生长缓慢,死亡量增加。80年代以来,我国养殖对虾水域富营养化,虾病越来越严重,养殖扇贝有时也发生大量死亡。这些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殖渔业发展的因素。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曾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虾贝混养、贝藻间养等。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解决上述问题应遵循什么途径,很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探讨。养殖渔业水体是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养虾规模比较大的浅海、内湾,受虾池排污影响,出现了一些生态现象。例如,初级生产力提高,渔业资源量(特别是一些滤食性贝类)明显增长,养殖扇贝生长快,肥满度高,产量增加。由此人们有理由联想,鱼、虾、贝混养有可能很好地生长,而受虾池排污影响的浅海、内湾似乎更不应有问题。同时,  相似文献   
6.
李庆彪 《海洋科学》1991,15(2):30-32
在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增殖渔业已逐渐成为人类取得水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增殖渔业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事例,特别是日本北  相似文献   
7.
海南陵水县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势独特。文章在分析海南陵水建设海洋强县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建设海洋强县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加快实现海洋大县向海洋强县的跨越,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海洋强县的对策措施: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利用蓝色国土空间;发展壮大海洋渔业,构建现代渔业格局;充分利用独特的海洋资源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新村港整治,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渔港的综合效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管理,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提高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8.
研究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不但可以了解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为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对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一般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且通常是在已经衰退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进行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就不能不了解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变动趋势和衰退的原因。此外,对于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在进行人工增殖之后,尚需对其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虾池生态系的特点与虾病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了虾池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了由此产生的自身污染和虾病,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评价了目前预防自身污染和虾病的措施,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潮间带文蛤的群体组成主要是当年贝、1龄贝和2龄贝。其中又以壳长10mm以下的稚、幼贝为主要群体。文蛤在潮间带多分布于中、低潮区,而且随着潮区往下推移,分布个体有增大的趋势。文蛤多发生于潮间带,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往潮下带移动。文蛤的移动可分为长距离主动移动、短距离主动移动和被动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