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泥质砂岩残积土作为一种结构性很强的特殊土, 具有崩解性强、抗冲蚀性差以及扰动性极大的特点, 对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为了探究泥质砂岩残积土边坡降雨冲刷机理, 设计了边坡降雨冲刷试验, 通过现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试分析了其表面冲刷效应; 利用高密度电法进一步明确了泥质砂岩残积土边坡的入渗特性、表面冲刷演化机制及冲刷破坏机理。结果表明: 冲刷试验的最初阶段, 降水入渗强且主要向坡脚处运移, 坡表未形成明显的细沟; 冲刷试验中期, 坡脚处土体最先达到饱和而形成坡面径流, 细沟贯通扩大形成小规模冲槽以及片蚀区; 冲刷试验后期, 坡面中部和坡脚处土体冲蚀严重, 坡脚处的冲槽向上部延伸, 片蚀区扩大, 导致表层土体结构发生变化, 渗透性差异明显; 泥质砂岩残积土坡体降雨冲刷主要划分为表层溅蚀、下层潜蚀和细沟贯通3个阶段, 坡面土体流失主要发生在最后一个阶段, 细沟率达到最高值16.9%, 细沟贯通率也高达0.74。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入探讨泥质砂岩残积土边坡冲蚀防护和研究冲蚀防护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泥质砂岩残积土作为一种结构性很强的特殊土,具有崩解性强、抗冲蚀性差以及扰动性极大的特点,对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为了探究泥质砂岩残积土边坡降雨冲刷机理,设计了边坡降雨冲刷试验,通过现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试分析了其表面冲刷效应;利用高密度电法进一步明确了泥质砂岩残积土边坡的入渗特性、表面冲刷演化机制及冲刷破坏机理.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药智数据库中中药治疗PU的处方,利用Spss Modeler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核心药物。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核心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后得到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甘草、延胡索、白芍、白及、党参5味核心药物,药物聚为 3 类,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柱头甾醇,核心靶点为环加氧酶(PTGS2)、表皮细胞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CASP3)等16个。获得603条GO条目,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反应、蛋白磷酸化、泛素蛋白连接酶等。KEGG富集条目共 118 条通路,核心靶点主要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结论:5味中药治疗PU可能是通过调控PTGS2、EGF等靶点及TNF、IL-17、MAPK、HIF-1等通路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