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Epos3.0是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油藏描述等为一体的勘探开发综合软件。其中,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中的高分辨率相干体分析技术、多属性体融合技术、分频处理属性技术及地震相划分技术在夏口断裂带的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消除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准确地划分出夏口断裂带沙三上亚段沉积相带的分布情况;识别细小断层及火成岩裂缝,划分出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有利储层发育区,有效地指导了砂体描述,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敦煌盆地的近期油气勘探工作中,XC1井揭示较好的湖相烃源岩,录井见油斑、油迹6 m/8层,荧光16.5m/7层;压裂后试油,日液0.16~10.7 m3,日油0.02~1.53 m3,累产油12.1 m3。基于中石化近几年投入的实物工作量和XC1井钻探成果,笔者通过对样品的地化分析数据和油源对比结果,认为中下侏罗统是潜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段,中间沟组1段的湖相泥岩集中段为有效烃源岩,藻类体和角质体是这套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最好可达Ⅰ—Ⅱ1型,现有资料显示在五墩凹陷保存较完整;XC1井所发现的油藏为一次生烃的原生油藏,具有"早期生烃、早期聚集、晚期定型"的"两早一晚"的成藏特点,今后勘探关键是研究其成烃过程与圈闭配套史的关系,近源保存条件较好的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是首选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银川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演化与叠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银川盆地构造反转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反转证据、反转时期以及反转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 了银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负反转构造的发育、新生界与中-古生界地层展布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伸展构 造样式与挤压构造样式并存等方面证明银川盆地发生负反转;构造反转的挤压隆升时期为晚侏罗世,伸展沉降期为渐新世 至新近纪;银川盆地北部构造反转强度大于南部,西部反转强度大东部;银川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叠纪至早-中侏 罗世时期的整体沉降、晚侏罗世的挤压隆升与差异剥蚀、早白垩世的再次沉降、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早期的整体隆升剥 蚀、渐新世至新近纪的快速断陷以及第四纪的整体拗陷六个演化叠合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