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冀津海岸带是国内港口和围填海工程集中分布区之一,高强度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科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在原有分类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养殖盐田用地、待利用地、滨海滩涂、浅海海域等4类利用类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因素。结果表明:(1)近40 a内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度可达0.48%,土地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土地类型的主要转移方向为建设用地、养殖盐田用地及待利用地;(2)土地利用变化的峰值时段为2000-2010年,变化区域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距离海岸带3~8 km范围内,即黄骅、滨海新区、曹妃甸围填海区域及乐亭沿海陆域。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地形、中心城市、GDP、人口、港口等因素是对土地利用强度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且人口及港口建设的驱动效应有所增强。土地财政依赖、过度超前规划是待利用地激增的主要政策性驱动因素,近10 a来的基本农田和滨海湿地保护政策降低了耕地和滩涂的缩减量。当前,冀津沿海地区应进一步提高待利用地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高强度变化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