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磁性地层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青海柴达木盆地第四纪下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青海柴达木盆地9个钻孔岩心的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岩相学、新构造运动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青海柴达木盆地大约在2.48Ma B.P.前后,曾发生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可以用2.48Ma B.P.为第四纪下限。这一见解与中国其它地区工作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环境剧变的原因,应当归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往文献中所谓3.00Ma B.P.的第四纪下限,当是更早的构造运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察汗斯拉图盐湖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察汗斯拉图盐湖的孢粉组合、古地磁及~(14)C、铀系断代年龄资料,在370万年以来的地层中划分了13个冷暖交替的孢粉组合带。在松山/高斯和布容/松山界面附近古气候变化明显。100万年以来,本区地层在古气候和年代上均可与洛川黄土及深海δ~(18)O气候记录阶段对比,据此将本区Q/N界限定为248万年,Q_2/Q_1界限定为73万年,Q_3/Q_2界限定为10—12万年。  相似文献   
4.
广西百色盆地始新世孢粉组合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百色盆地百东河地表始新世剖面进行系统孢粉分析 ,建立那读组和百岗组连续的孢粉序列 ,共划分 6个孢粉带和 11个亚带。根据剖面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属性 ,确定 6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经历了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转变 ;气候从热带湿润型向南亚热带—北热带半湿润偏干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水6孔)气侯地层序列的海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振枢 《青海地质》1993,2(2):48-56
  相似文献   
6.
上新世晚期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柴达木盆地急剧下沉,其第四系最大厚度达2800m,沉积连续,地层保存完好,地质事件记录完整。水6孔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心,孔深910.10m。根据水6孔孢粉、古地磁和同位素年龄系统成果,区分出冷热交替的22个孢粉带,并估计了年代。水6孔的气候地层序列不仅在古气候的冷热变动上,而且在年代上都可与赤道太平洋 V28—238井的δ~(18)O 气侯记录阶段和中国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详细对比,说明距今0.8Ma 以来柴达木盆地的古气侯冷热变动具有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大浪滩固体钾盐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小梁山构造北缘,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该矿床厚度大、品位高、分布集中,并伴生晶间卤水钾矿床。本文除对矿床形成的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浓缩补给条件进行讨论外,着重讨论全新世期间同生沉降作用对固体钾盐矿床的控制;粗略探讨钾盐矿物的形成方式:根据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论证矿床主体形成之前盐湖发展的“干湖”阶段。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盆地西部地区找寻固体钾盐础床的前提条件和标志。由于本人水平和资料所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柴达木各主要成盐盆地中8个深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解释,其结果与古地磁极性年表可以对比。其中除布容正极性带未能确定亚带外,在松山负极性带中,哈拉米洛、奥尔都维、留尼旺亚带均全部出现.并在 B/M 界限之下、哈拉米洛亚带之上还出现一个正极性亚带,其年代接近0.8Ma,相当于上桂亚带;在高斯正极性带中,出现凯纳和马莫斯亚带;在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显示了科奇蒂、努尼瓦克、西杜夫和斯瓦拉亚带。结合孢粉资料,Q/N 气侯界面与古地磁 M/G 界面大致吻合,据平均沉积速率推算,年代为2.508—2.564Ma。结合第四纪地层的岩性岩相变化,首次确定了青藏高原中的两次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期,其年代分别为2.80—2.00Ma,1.60—1.10Ma,并认为差异升降是造成柴达木西北部与东南部沉积速率变化规律相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