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洋工程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沿海各国为了开发利用海洋,以解决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缓和空间的拥挤和就业的压力,积极发展海洋开发工程技术。我国海洋开发工程技术已进入传统工程技术和新兴工程技术同时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导下,海洋工程技术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方面,我国应用电子计算机等最新技术成就,改造海洋捕捞,海洋运输、海水制盐,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使之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海水增养殖  相似文献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作为国家海洋局的技术支撑机构,同时承担国家海洋局职业技术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办事机构的职责,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海洋局党组的部署和要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海洋事业发展的新胜利》的重要讲话,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全国海洋工作者备受鼓舞。2011年,全国海洋系统广大职工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局党组提出的“三个六”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扎实工作、攻坚克难,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海洋工作者的最大梦想。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办事机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和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若干思考》的论述,一致认为建设海洋强国是几代海洋人的夙愿,更是我们海洋人的责任和使命。责任重于泰山,使命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海岸线管理的首部规范性文件,弥补了我国海岸线管理的空缺。文章简要介绍《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详细分析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重要举措:(1)提出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2)提出海岸线分类保护制度,(3)实施自然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年度计划管理,(4)编制全国和省级海岸线整治修复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建立全国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库;阐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对海岸线保护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对全面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提出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开展海岸线保护管理专项行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域综合管理关乎沿海百姓福祉、海洋经济发展、海域开发秩序、海洋生态安全,必须全力做好工作。海域综合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全国海洋工作会议部署,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海域开发利用方式,坚持海域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全面提高海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率,实施围填海管控和海岸线分类保护、利用与整治修复制度,深化海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设海上构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开展海域使用管理法修订和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海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治理能力,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为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次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的综合统计评价模型(AHP-GPCA模型),以县域和流域为评价单元,以气温、降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冰川密度、湿地密度、湖泊率、人口密度、荒漠化率等数据为评价指标基础,基于GS/GIS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较为剧烈,重度中度恶化面积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31.8%,轻度恶化面积占14.5%,好转的地区面积占13.5%,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总体恶化,仅有部分县域生态环境好转;依据全局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三个主成分分别是荒漠化、冰川密度和NDVI,其累计贡献率超过70%,基本能够代表最初获取的8个指标;生态环境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主要在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环青海湖地带,恶化最为严重的流域为格尔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程度最大的流域为藏东南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迁呈现由边缘地区向腹地恶化的多层次结构,并呈现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的特征,其中生态环境转好的县域多分布在冰川较为集中的地区,反映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在冰川变迁影响下部分县域的局地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变化的复杂性。最后探讨了Rs/GIS和AHP_GPcA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的优势,认为该方法兼顾了评估主客观权重,减少了信息重复,使结果具有直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层次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的综合统计评价模型(AHP-GPCA模型),以县域和流域为评价单元,以气温、降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冰川密度、湿地密度、湖泊率、人口密度、荒漠化率等数据为评价指标基础,基于GS/GIS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作为国家海洋局的技术支撑机构,同时承担国家海洋局职业技术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办事机构的职责,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海洋局党组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和职能,充分发挥海洋技术咨询研究优势,促进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将咨询中心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全国闻名的权威性海洋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0.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在区域PRED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1990-2003年东陇海产业带地区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是非一致性、非同向性的;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域PRED系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表征,其中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建立PRED系统的综合决策机制,构建系统配套的PRED系统综合政策框架体系,是促进该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