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复性染色体性别决定型(X1X1X2X2/X1X2Y)。利用紫外线(UV)灭活的同源精子通过冷休克方法诱导了条石鲷的雌核发育,筛选精子紫外灭活剂量并优化冷休克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条石鲷精子最适的灭活剂量为80 mJ/cm2雌核发育的最适条件为授精后2 min在3~4°C水温下处理10 min。条石鲷雌核发育子代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为二倍体,进一步利用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后代的等位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没有父本基因参与。对子代的性比和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条石鲷雌核发育后代均为雌性,15月龄后雌核发育后代比普通条石鲷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为条石鲷单性苗种的培育及其性别决定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竺奇慧  张瑞  纪鹏  许飞  李莉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2014,45(6):1264-1271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传统方法有排液法、称重法和排气法等,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准确度及精确度低。本文首次提出了排水称重法,利用该方法能够更加简单、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用此法对不同海区26个采样点的1100个牡蛎贝壳密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牡蛎的左壳密度显著小于右壳密度(P0.05);对于不同海区间的牡蛎,贝壳密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分布海区相近的牡蛎间,壳的密度也趋于相近;受环境压力相对较大的潮间带上部的牡蛎,贝壳密度也相对较大。本研究为剖析牡蛎贝壳形成机制以及温度、盐度和海洋酸化等环境因素对牡蛎贝壳形成的影响等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