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pH值对长石溶解度及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长石溶解反应的机理及各离子形态在溶液中分布的热力学角度出发 ,论述了pH值对三个长石端员及高岭石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流体酸碱度对长石向高岭石转化和次生孔隙发育程度的制约 ,并提出了衡量次生孔隙发育程度的参数———转化系数D。  相似文献   
2.
有机酸对长石溶解度影响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罗孝俊  杨卫东 《矿物学报》2001,21(2):183-188
为明确认识有机酸(草酸、醋酸)对长石溶解度及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不同温度、酸度下钾长石在含有醋酸根0.05mol/L、草酸0.0055mol/L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及草酸和醋酸对溶液酸度的影响,计算的结果表明醒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只发生在偏酸性的溶液体系中,并且随温度升高要求酸度增加,实际的络合能力降低,醋酸根的络合作用对长石溶解度的增加作用极及有限,最高时不足一倍;但醋酸能有效地缓冲溶液酸度,从而提高长石溶解度。草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发生在弱碱性至酸性条件下,温度升高,络合能力增加,络合效应对长石溶解度,草酸根上铝的络合作用发生在弱碱性至酸性条件下,温度升高,络合能力增加,络合效应对长石溶出量的增加最多可达2个数量级以上,草酸的浓度太低无法通过缓冲溶液在较高的酸度下来促进长石的溶解,草酸和醒酸能否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取决于盆地流体的酸度及组成流体的缓冲体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广州市场7种食用鱼体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的残留水平、组成特征及其人体饮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PCBs和DDTs在广州食用鱼体中普遍检出,其浓度范围分别为71~1488和695~38044pg·g-1(湿重)。鱼体中PCBs和DDTs浓度均与脂肪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的脂肪含量有利于鱼体中PCBs和DDTs的富集。不同食性鱼体间PCBs和DDT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鱼体中PCBs主要单体为PCB 28和PCB 153,DDTs的主要成分为2,2-双(p-氯苯基)-1,1-二氯乙烯(p,p′-DDE)和2,2-双(p-氯苯基)-1,1-二氯乙烷(p,p′-DDD)。81.3%的鱼样中(DDE+DDD)/∑DDTs比值大于0.5,表明鱼体内DDTs主要是由历史残留所致。居民摄食广州市场鱼类对PCBs和DDTs的每日暴露量分别为1.93~71.9和23.0~1875.6ng·d-1。  相似文献   
4.
有机物污染的土壤治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保护研究的一个重点。本基干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的最新进展,介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植物治理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治理方法的最新动态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珠江虎门潮汐水道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虎门潮汐水道狮子洋4个采样点表层水样中的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洪、枯水期水体中多环芳烃总量(颗粒相和溶解相)分别是786~964 ng/L、11 360~19 603 ng/L;有机氯农药总量分别是9.68~26.29 ng/L、41.65~96.23 ng/L.根据4个采样点洪、枯水期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估算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的年均入海通量.初步估算结果显示:多环芳烃的总入海通量(溶解相和颗粒相)为438.4×103 kg/a,其中颗粒相是52.5×103 kg/a;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入海通量为247.9×103 kg/a.有机氯农药的总入海通量是2.6×103kg/a,其中六六六的入海通量为1.1×103 kg/a,滴滴涕类的入海通量为0.3×103kg/a,其它有机氯农药的入海通量为1.2×103 kg/a.  相似文献   
6.
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HCs)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的污染物。PHCs浓度会沿食物链在生物中逐营养级放大,对高等生物及人体产生毒性。本文综述了PHCs在食物网中生物放大的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对食物网中PHCs的营养级放大因子研究进展,探讨了生态和化学因素对PHCs沿食物链传递过程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水生生态系统中传统PHCs的生物放大,对PHCs的生物差异性代谢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说明不同生态系统中复杂的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特征对PHCs生物放大的影响,也给准确评估PHCs的生态风险带来了困难。PHCs的生物放大研究需要引入更多先进地球化学手段和准确构建不同生态系统的野生食物网,阐明PHCs的生物放大机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A, TBBPA)、四溴双酚S(tetrabromobisphenol-S, TBBPS)和它们的衍生物作为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以致在多种环境介质中都能检测出它们的存在。本研究分析了清远市龙塘镇的44个土壤样品中的TBBPA、TBBPS及其8种衍生物的含量,并评估了这10种目标物的环境风险。在所有检测的目标化合物中, TBBPA、四溴双酚A双缩水甘油醚(TBBPA-BGE)和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TBBPA-BDBPE)是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对目标物总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30%、26%和40%。TBBPA、TBBPA-BGE和TBBPA-BDBPE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14、1890和853ng/g(干重),浓度范围分别为ND~13098、ND~15980和ND~6088 ng/g。TBBPA、TBBPA-BGE和TBBPA-BDBPE的风险商值大于1,表明这3类化合物对清远土壤存在一定生态环境风险,应当引起重视。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常用溴系阻燃剂TBBPA、TBBPS及其衍生物的环境归趋和风险暴露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