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研究海洋底质间隙水中化学元素的存在形态及沉积物与间隙水之间的化学交换反应,对阐明海洋底质间隙水溶液的成岩作用、元素海洋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海洋污染物质的转移机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底质泥样中提取间隙水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种,即压滤法、离心法、稀释法和有机溶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底质间隙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大清河,南至山东省黄河口,并有海河、蓟运河与潮白河等水系分别由大沽口及北塘口注入湾内。蓟、潮两河虽因设闸后淡水排放量减少,但仍终年有流。而北塘口系属典型潮汐河道,具周期性往复水流。渤海湾水深一般不超过30米,为一半封闭的环陆海湾。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文、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对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和间隙水中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均有显著影响。本文作者曾于1980年7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与间隙水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调查船为“金星”号,工作范围为122°00′—126°08′E,30°30′—32°31′N,共测定18个站位(图1)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性质的参量及间隙水主要化学成分、营养盐和微  相似文献   
4.
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主要是借助于石油的性质及其组成的特点,以其固有成分进行直接的比较(passive tagging),或是以其包含的一些可鉴别标记物进行鉴别(active tagging)。石油的特性和化学分析在石油工业中早已做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石油工业以及海上石油运输漏泄在海洋环境中的石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溶解、蒸发、阳光曝晒、氧化以及生物降解作用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石油成份的改变。常规的物性测定与石油成份的分析,作为对环境样品的鉴别(fingerprint)就不起作用了。因此,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应当依据那些既是石油所具有的特性,而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又不易改变的参数。如石油的残留部分的气液色谱图,镍、钒的含量及其比值,碳、硫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对比等,均可作为石抽污染来源鉴别的参数。 E.R.Adlard研究了石油的正构烷烃气液色谱的FID(氢火焰离子鉴定器)色谱图和FPD(火焰光度鉴定器)有机硫色谱图,用于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M. E. Garze应用气液色谱FID,FPD 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环境油样,直接比较其色谱图,并对比其典型的相应峰强度比值以鉴别环境的污染油样。最近,Alanp Bentz对环境中溢油的鉴别及使用的各种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并对石油在环境中的风化影响,萤光光谱在石油天然萤光成份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气液色谱、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应用于石油污染来源鉴别,亦作了论述。 对于用来鉴别海洋环境中溢袖来源的各项参数,实际上不可能认为其中某一个参数优越于另一个参数,而必须进行多参数的综合分析对比。本文只是对取自调查区的海上溢油及一些岸边污染抽样和取自可疑来源区油田的原抽样品进行气液色谱分析,对样品中的正构烷烃、有机硫化合物的色谱图作了对比,绘制了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并以(C21+C22)/(C28+C29)的比值作为鉴别南黄海北部石油污染来源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石油开发、石油运输,以及其他石油工业的发展,海洋污染日趋严重。因此,检测海洋的油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海滨、海湾及近海石油污染源的鉴别,对海域的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鉴定油污染源的指标和方法,各不相同。有红外吸收光谱法,钒镍比值、硫的百分比,紫外吸收法,萤光光度法,内部反射光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法,如相对密度、粘度、皂化值等。物理化学法,如粘度、密度等受油性质改变而改变,尤其是油样在海水中长期漂浮后,  相似文献   
6.
海洋与湖沼底质间隙水的研究,对阐明物质的固-液交换平衡,营养元素的循环和有害物质的二次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了获得自然状态下的沉积物问隙水,我们研制成功了CP-1型防污染间隙水压滤机。该机已经有关部门鉴定,设计合理新颖,达到了先进水平。该机的压滤器部分,用具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